《一得集》的主要内容

二、《一得集》的主要内容

《一得集》书影

对于《一得集》的成就,《珍本医书集成》的编者、民国中医药出版家裘吉生赞曰:“大师学问,盖胎息于《伤寒》《金匮》者也。案案精确,语语珠玑,求之晚近医案,实不多见。可与浙省大医王孟英氏医案,后先媲美。”

《一得集》三卷三万余言,上卷为医论,中、下卷为医案。上卷引医论十七条,对医生的职业素养、用药的常规等问题进行讨论,立论清晰、文笔畅利,颇有自己的思想见解。首篇《辨正徐洄溪先生医者误人无罪论》,切中时弊,历数庸医误人之罪,对所谓“医者误人无罪”之论层层驳诘,读后让人深感痛快淋漓。他认为,医庸并不可怕,经过种种努力总有一天会摆脱这一“庸”字。可怕的是为人医者不思进取,却采取或诈,或妄,或迂,或陋,或投机取巧,或庸而丧心者,贪得无厌,那真是最大的罪过了。心禅言之凿凿,尽数庸之千丑百态,对庸医不啻当头棒喝,也从反面发出了医者应注重医德的呼吁,足以自警和教人。在《临症必先读书》篇中,指出学医必先读医书,深研古法,临症方能随证应变,治有法则。心禅强调读书,是身体力行后的甘苦之言,对现在的白衣天使也颇有教育意义。此外,他在医论中提出“德以治身,药以治病”观点以及“治小儿用药宜轻”“补药不宜轻服”“方药、针灸、按摩、薄贴、熏蒸各有所宜”等临症治疗法则,主张因时、因病、因人而施,不落前人窠臼,体现了作者重视辨证的思想。

《一得集》卷中、卷下共载医案八十则,书中治案不分门类,每病自成一案,包括虚喘暴脱、暑毒发颐、风热咳喘、霍乱、产后血厥等数十种症状,以外感、内伤杂病为多。心禅尤精于脉诊,注重辨证施治,每以成方化裁。除内服汤药外,尚有针灸、外治等多种疗法。心禅的医案记载清晰完整,治法灵活多变,用药具体,既简明,又不失完整。

书中医案多为心禅在杭州、宁波、定海从医的经验所得,其中涉及定海的医案至少有9篇,对丙戌(1886)秋定海霍乱流行期间的治疗尤其叙述得比较详细。据书中记载,当年舟山海岛霍乱流行甚广,各地由于治不得法,朝发夕死,百姓称霍乱为“子午症”,而经心禅治愈者五十余人,颇有疗效,死者仅三人,且皆属不治之症。心禅根据不同病人的症状,总结了霍乱症治验八条。

“心灯炯炯洛迦悬,普照群迷世大千”,这位心禅大师,为救人疾苦,既拼命读书,又着力于临症应用,还写书传世,真不失为菩萨心肠。心禅大师在近代中医界有一定知名度,应该将这一人物介绍编入相关史志之中,以上资料或可供今后编写人物传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