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上海滩,沈养园第二次创业

三、重回上海滩,沈养园第二次创业

二战期间,泰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泰国受日本所制,国内掀起一波仇华风潮,銮披汶·颂堪政府推行大泰民族主义和实行反华排华的政策,并关闭了一大批华文学校。1940年,沈养园妻子去世,碰巧又有朋友委托沈养园到上海开进出口商行,于是他带着三个儿子回国读书。而泰国的木器店,则委托心腹伙计协助才20岁的大儿子梅溪来打理。

一开始,沈养园在上海开了家泰生利有限公司,任经理,董事长为泰国老板。泰生利专营泰国米,颇受国人青睐,经营一两年就赚了一大笔钱。有钱好办事,沈养园扩大投资,他不但经营泰国米生意,还开了一家华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做起了木器老本行,把泰国木器家具的漆料“泡立水”(即虫胶清漆)、干漆片等进口到中国。在当时上海的行业组织中,沈养园也游刃有余,他担任了橡胶原料业同业公会、化学工业原料厂业同业公会等组织的常务理事、理事或监事。

民国时期,以新式商人为主的江浙商人喜欢将商业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工业等新兴领域,形成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这种潮流满足了沈养园的投资需求。自小喜欢炒股票的沈养园,对金融业还是痴心不改。

早在泰国创业不久,他就参与投资宁波商人吴启鼎等发起组织的江浙商业储蓄银行,只是那时候沈养园的财力较弱,只能屈居监事会的监察。当时江浙商业储蓄银行的常务董事名单里有定海商人刘吉生(刘鸿生的弟弟),而董事名单里有杜月笙等上海滩红人。到1943年,早已过不惑之年的沈养园,仍旧想成为一名金融企业家,他一连投资参股了好几个银行,先后担任利生信托银行的常务董事、亿中商业银行的董事等职。

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的沈养园,其在泰国的生意却后院起火。据说都是那个大儿子沈梅溪闯下的祸。沈梅溪,年轻时头脑发热走歪路,热衷跑马赌博,却又没有经营能力,把父亲留下的木器店全部败光。抗战胜利后,沈养园想重返泰国发展,才发现自己苦苦创建的木器店早被挥霍一空,债台高筑,他一时气极,酿成疾患,于1948年死于脑出血,享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