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马瀛先生的著述
马瀛,字涯民,是普陀勾山(今属新城千岛街道)人,晚清光绪九年(1883)出生。他六岁入学,1901年进宁波储才学堂就读,次年回定海学习英文,1903年考入上海中西学院。后来曾做过中学教师,帮助表兄李哲浚筹办南洋劝业会,担任过两浙盐产的调研员,舟山海岛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再后来,他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职,又回宁波担任鄞县通志馆编纂主任。1951年9月起,马瀛就职于宁波市古物陈列所,致力于宁波的文物保护工作。马瀛一生的经历丰富,干一行,钻一行,即使是为了生活从事与自己专长不相关的事,也是认真负责,有始有终。“奇才”就是这样在生活、工作中磨炼出来的。说是“奇才”,从他所编著的书籍里,就可以看出这位舟山籍学者的渊博学识。
他的著述,涉及国学、史志、字典、古典文学,甚至还有数学教材的翻译,涉猎领域可谓五花八门。然而,每一个领域似乎都是“精品”,经得起考验。这些书有的发行量巨大,一版再版,至今还在出版重印。如,马瀛和方毅、陆尔奎一起编纂的《实用学生字典》,1917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到1918年3月,短短5个月就出到了第9版,其间不断加印出版,畅销大江南北。他独纂或参与合编的《平民字典》《国音学生字汇》《破音字举例》也屡见重版。《国音学生字汇》一书,自1919年出版,至1975年止,刊行300版,流传可谓久远,早期的中小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其畅销程度类似于今天的《新华字典》。因为在字典、辞源编著方面的成就,1931年马瀛被当时的教育部聘为中小学课程及设备标准编订委员会委员,负责中学国文这一组。
马瀛独著的《国学概论》,是他在效实中学讲课教案的基础上写就的,最先出版于1934年4月,由上海大华书局出版,此后多次重版,堪称国学普及之经典。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学者钟少华(中国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先生长子)评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知识大普及”,这本书的最大优势在于:“使用西方传来的逻辑结构、语文表达方式、思想推理等,比较冷静地将中国传统学说内容重新排列,去掉一批含混不清的常识,凸显一批中国人愿意继承的知识。”多年来,海峡两岸曾多次再版此书。如,200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以“国学语丝丛书”之一种重印此书,台湾地区的出版界,如珍艺书苑、德华出版社等也多次重版此书,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颇有裨益。
《国学概论》
马瀛还编译过一本《微分积分学》的数学译著。这原来是一本日文版数学书,原著者为长泽龟之助,1911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国学大师还编译数学书?这就是马瀛的“奇才”之处,其实与他的教师生涯有关。马瀛早年在中小学教书,最初以一位数学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坛,1904年在上海明新学校、1905年在定海师范讲习所、1906—1908年在江西振育学校,都是教数学课。为什么选择编译日文著作?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他在江西振育学校期间,结识了一位日本籍的教师中山胤男,这位教师据说是一位反战人士,因反对日俄战争而不愿服役,于是来华教书。两个人一见如故,甚而谈论共产主义等社会新思潮,马瀛由此接触日语。不仅如此,中山胤男还是一位世界语爱好者,他赠送马瀛一本世界语文法书,鼓励马瀛一起学习世界语,颇有语言天赋的马瀛因此把日语、世界语都连带学了。后来马瀛还学会了拉丁语,真是语言奇才!
在史志编纂方面,马瀛的成就也十分突出。由他担任副主编的《鄞县通志》《定海县志》堪称近代地方史志的典范。民国《定海县志》一书,独辟《鱼盐志》,以突出舟山海岛渔业、盐业生产的区域特色,辟《方俗志》而记录舟山方言习俗,辟《交通志》而记录群岛水道航线,这些都是这一部舟山方志的独创之处。书中收录舟山的医院、校舍、风景名胜照片18幅,开创方志用照片之先例。南京大学历史系洪焕椿教授在《浙江方志考》一书中赞赏民国《定海县志》,称之为“辛亥革命后浙江新修县志中之佳作”。
读书万卷,下笔有神。博览群书的马瀛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在效实中学教书时,满腹经纶的马瀛先生就被年轻学子们昵称为“百科全书”。这位舟山籍老夫子,还曾经是近代宁波天一阁的掌门人之一,堪称“书香定海”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