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公所是亦渔亦商的钓船公所
延庆公所是兰秀帮钓船公所。
延庆公所和兰秀帮有关,因为延庆公所的掌舵人厉品仙就是秀山人,有两条信息可加以引证说明。
一条是1921年6月20日《申报》上的一条新闻《钓船公所呈请剿捕海盗》,文中云:“吴淞延庆会所,系为浙省秀山等处钓船领袖,兹因是项钓船被海盗在洞沙大戢洋面一带劫掳,已有多起。各航商以屡遭掳劫,营业难安,航行前途殊多危险,爰商请该公所董事厉品仙,备文呈禀吴淞水上警区,恳迅派舰前往剿捕。”这条报刊新闻稿,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厉品仙是延庆公所的董事,其二吴淞延庆会所是秀山等处钓船的领袖。延庆会所共有钓船数百只,可能还有岱山其他一些海岛的钓船加盟,但是兰秀帮则是其中的领袖,这也说明兰秀帮的船数量最多,实力最强。
关于厉品仙是秀山厉氏的说法,还见之于李仁娟老师撰写的《镇鳌山贺家》一文,厉品仙与定海文人雅士贺师章家族有亲家关系。据李仁娟采访贺家后人,获悉贺师章的堂弟贺善康的妻子,就是秀山书香门第厉家厉品仙之女厉杏云。值得一提的是,厉杏云是一位百岁老人,2006年冬至前仙逝,时年108岁。
延庆公所是亦渔亦商的钓船公所。因为钓船既可以用来捕鱼,也可以用来装运货物。
钓船相对于沙船而言,是对宁波沿海某种大型帆船的统称。
最初的钓船,指的是福建渔民钓带作业的专用船。据渔业资料介绍,福建地区自古就有建造大船的传统,三桅的福建大钓船成为带鱼捕捞的主力。一艘大钓船长二十多米,宽四五米,三桅三帆,载重十多万斤,船上还配载四至六艘载重七八千斤的小钓船,一个工作单位就需要三十多个人。众多大钓船再组成钓船船队浩浩荡荡从福建向北开往浙江洋面,场面壮观。钓船大,吃水比较深,其空舱的时候需要用重物压舱,所以福建渔民在北上捕捞之时,会装载大量闽货(如木材之类)来压舱,进入浙江销售。因此闽人所到之处,便随之开设商行,建会馆,当地便往往出现闽人居住的街区。如沈家门渔港、定海南道头等,都建有八闽会馆,这是福建渔业作业形成的渔港经济特色。
钓船,后来泛指某种与沙船相区别的大帆船。《上海地方史资料(三)》有载:“走南线和长江的船,别称曰钓船,其船头昂起甚高,两旁画两枚大鱼眼睛,一望可以辨别。”其船头昂起甚高,船舷两侧画有两只大鱼眼睛,一望皆可与沿海沙船有别。沙船多为传统平底木帆船,吃水较浅,适用于江苏运河、沿海多滩海域。而大钓船适用于深海,且装货量大,于是便成为沿海运输的主力船型,且亦渔亦商,鱼汛季节可捕捞作业,渔业淡季则从事货运,真是一举两得。上海地区除了延庆公所,还有一些钓船公所,如定海钓船公会(位于旧时沪上宁波路246号)等。
作为亦渔亦商的公所,延庆公所既是渔业水产团体,要维护渔船渔民的利益,同时又是航运业的公所,在防海盗、海事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