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得利”北方经营区域的大总管

2.“亨得利”北方经营区域的大总管

1915年在上海开创亨得利钟表行的时候,王光祖和两位宁波的创业伙伴就一起制订了业务发展规划。三个人做了分工:一路由应启霖负责,从宁波向杭州、上海方向发展,另一路由王光祖负责,由宁波向南京、天津、北京等区域发展,庄九皋则主管上海大明眼镜行的眼镜业务。并商定,每开设一处分店,应、王、庄各占股份百分之三十。

1915年前后,王光祖已经在南京扎根,开设亨得利钟表店的分号,并把家也迁到南京。他的儿子王惠椿就一直跟着他,先在南京华中公学读书,后来到亨得利上海总店做学徒。王光祖所管辖的往北京发展的这一路,积极奋进,在沿途各埠拓展业务,广设分店,屡有建树。1918年创建天津亨得利,1920年创建郑州亨得利,1922年在天津设立大明眼镜分公司……1928年前后,他的三个儿子也已经学业有成,因此王光祖也采取家族式的连锁经营来拓展业务。大儿子王行龙在天津创业,次子王仁慈在重庆发展,三子王惠椿则在北京创业。其他各地的分店,也基本是依托宁波籍的同乡人经营,店铺雇用的也多是浙江人。据周震康老先生介绍,其祖母有一个侄子,叫陈耀宗,就在沈阳开亨得利钟表店。因此王光祖开设的亨得利各地分行里有不少定海籍老乡。

王光祖的第三个儿子王惠椿在北京的经营最为出色。

1927年,王惠椿独资在北京前门外观音寺大街9号开办其在北京的第一家亨得利钟表店,由于地处南城,故简称为“南亨”。

“南亨”的建筑是一幢杏黄色的三层楼,一楼营业厅,按其经营特点设计成八卦形,显得别致、宽敞、明亮。摆上琳琅满目的钟表,显得更加豪华。王惠椿精通生意,买卖越做越好,不到三年积资甚多。1930年,又在王府井大街39号开办“亨得利”东城分店,因地处东城,故简称“东亨”。随后又在王府井大街兴办惠龙钟表店,在西单北大街291号兴办西城“亨得利”钟表店,简称“西亨”。这就是当时享誉北京的“四大钟表店”,皆为定海人王光祖家族所开设,王惠椿是这四家钟表店的总经理。总店和批发庄设在“南亨”,各分店由总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分店每天的销售款在业务终了后,如数送交总店,进、销、人、财、物大权都掌握在总经理王惠椿的手中。

亨得利在全国享有盛誉,是因为亨得利的经营非常规范,其中北京亨得利堪称亨得利品牌的模范。

首先,经营方面,亨得利董事会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店员从学徒开始,就得讲“和气”,懂礼节。对店员的仪容衣着、言谈举止、生活作风管理严格。站柜台要求穿戴整齐,夏穿长衫,冬穿长袍,站姿端正,不准在店堂吸烟和聊天,等等。

其次,品牌方面,注重信誉,绝不做砸牌子的事情。亨得利是全国连锁经营,一荣俱荣,任何一家分店都代表总行的形象,任何一家分店也都是依靠总行的形象而被消费者所认可,因此亨得利重视企业品牌和信誉。亨得利出售的商品,全部印有“亨得利”的商标,就是瑞士进口手表、挂表的表面中间英文品牌下面,生产厂家也特意写上“亨得利”三字,这也充分说明外商对亨得利品牌的认可。信誉基于服务质量,根据顾客“走时准就是质量高”的消费心理,亨得利在钟表的准确度方面狠下功夫,对出售的落地钟、坐挂钟,在出售前都要经过仔细检验,试走三天三夜,天天校对,发现毛病,修好再售。为了扩大宣传,王光祖等人还把带有“亨得利”字号的落地钟、挂钟无偿赠送给各大戏院,悬挂在剧场休息厅里,以扩大影响,提高信誉。

第三,用人方面,注重技师培养,高薪留人。王光祖和王惠椿招收徒工选人很精,进店要有两人作保,经过三个月考查,择优留用,能力低者坚决辞退。学徒期三年,要求学会收货、卖货、算账、包扎等技术,要能辨认商品的产地、规格、质量及其使用常识,特别是要学会接待各种不同的顾客,揣摩顾客心理,随机应变,想方设法把生意做成,还要学会修理业务。满师以后的学徒,再经过几年的培养,就成了较高级的钟表技师。钟表技师和经理的收入都普遍较高,一般分行经理的工资在每月25—30元,副经理每月25元左右,而修理部的“把作”主任(即技师)和副经理不相上下,普通营业员为每月10—20元,分行全体人员年终享有两个月的额外工资,职工食宿也由公司负责,这样的待遇当时是少有的,这也得益于亨得利的营业利润比较高。

第四,生意精。进货是否适销,直接关系到经营的盛衰。“亨得利”的进货大权一直掌握在王光祖等这些总经理手中,他们不但熟悉各种商品的质量、产地、行情,而且掌握市场的信息,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品种。亨得利以经营中高档钟表为特色,在服务上,总行和分店实行联合保修,钟表在保修期内,都可在就近的亨得利钟表店免费修理,因此颇受消费者青睐。

王光祖,这个定海籍的亨得利创始人,为亨得利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定海籍的“钟表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