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亚子与孙源
2025年09月26日
一、柳亚子与孙源
《磨剑室诗词集》多次提到“孙源”,如《定海孙源再度赴渝,诗以送之,借寿昌韵,五月二十二日作》,这首诗作于1944年,当时的柳亚子在桂林从事文化教育工作,送孙源赴重庆。诗云:“香江劫后万缘非,辛苦渝都汝又归。此去双栖饶艳福(注:君与夫人鸳湖沈耀文女士偕行),可容残客恋斜晖。……”
从诗歌中可以发现,柳亚子早年在香港就与孙源结缘相识。1933年,孙源离开上海到香港一家邮船公司做会计,并业余从事文化交流工作,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积极推动汉字拉丁化的新文字运动,并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香港新文字学会。柳亚子先生也是香港新文字学会的理事(一说为理事长),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年长25岁的柳亚子一直亲切地称这位小兄弟为“孙郎”。在香港,孙源还结识了乔冠华、金仲华等一批革命活动家,也经常和左翼文化人士来往。
1941年香港沦陷,柳亚子和孙源都转往桂林。孙源先后在范长江的国际新闻社和胡愈之的桂林文化供应社工作,出版进步书刊,活跃在新文化界。后又在重庆谋职,参加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府驻华代表团,任新闻参赞助理,后任法国新闻处中文部主任。
孙源结婚照(1937年摄于香港)
鸳湖沈耀文女士,就是孙源的夫人。“鸳湖”即嘉兴南湖,又称鸳鸯湖。1943年,孙源自桂林赴重庆任职,初期夫妻分居渝桂两地,直至1944年5月,才得一起在重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