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达利与“武汉时间”
陈文生经营的武汉亨达利,与上海亨达利总行实行“联号”,有统一的品牌,其经营也注重信誉,重视保修。该店也以经营世界名表及精湛的维修技术而著称,是武汉钟表业的翘楚。亨达利钟表走时准确,分毫不差。陈文生重视企业品牌,努力把产品塑造成“武汉时间”的形象,借此而名扬四海。
1922年,陈文生喜得贵子陈芝章,陈文生的德国朋友特意从德国定制了一个“七天行”大门钟作为贺礼。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机械钟,上一次发条,可以准时走七天,故名“七天行”大门钟。武汉亨达利门口悬挂着这一面大门钟,走时准确,这让路过的武汉人养成了一个习惯:经过这里时,来对一下手腕上的表,看看走得准不准。大门钟一挂就是90多年,因此成为武汉亨达利的标志。
1924年,亨达利钟表店安装了武汉海关大楼的报时楼钟。该钟系英国制造,既能报时,又能奏曲,每一刻钟奏鸣一曲英国的威斯敏斯特钟声,声音洪亮,远近皆闻,被称为“武汉最动听的钟声”。过去的岁月,悠扬的钟声就是武汉三镇居民的“免费手表”,听见钟声,就知道时间,许许多多的武汉人听着武汉海关大楼的钟声长大,90多年来的钟声也见证武汉江城的历史。海关大楼和这一面大钟,由此成为武汉的地标。如今大钟虽然已经改成高科技的石英钟,但是其维护保养依旧由亨达利承担。亨达利钟表店至今犹是“武汉时间”的维护者。
陈文生是享誉武汉三镇的钟表业一方诸侯,那么舟山的史料是否有关于他的记载?《金塘志》记载有晚清、民国时期的乡绅陈文生,但是这个陈文生,是不是武汉开亨达利钟表行的那一位陈文生?
《金塘志》记载:大丰中心小学,“前身系私立三益小学堂,乡绅陈文生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陈文生捐资建4室2厅教学楼1幢,另筑平房五间,自任校长,聘请教员6名。……陈文生办学13年间,先后为学校捐款1.6万余银圆,被教育部授予一等褒奖。”从捐助的金额看,想必那位陈文生,应该是金塘的巨富,是一位事业有成者。
萧继石画的百年老店武汉亨达利
在金塘包国忠老师的陪同下,笔者曾前往大丰老街,寻找陈文生故居。在一陈姓师傅家里,发现一份简单的陈氏家谱,有陈家先辈从宁波姜山搬迁以来的家族人名世系,陈文生及其两个儿子都在名单之列,且标注“武汉亨达利”。至此,陈文生的籍贯地确认。陈师傅告诉我,陈文生去世后,其家族在大丰街上还有店面房,由他父亲负责租赁事务,并将款项寄予武汉陈家。新中国成立后,房屋由陈家自愿捐给国家,成为供销社。据曾经在三益小学堂读过书的金老先生回忆,当年陈文生去世后,棺木从宁波运来,经过大浦口,运送到学校礼堂,老师带学生祭奠哀悼,校长江厥民介绍陈先生事迹,高年级学生持白毛巾送丧。墓址在盘龙山。金老先生还说,那时候读书,陈氏子弟是免费的。
倪吾芳老师在《定海交通史话》一书中提到陈文生曾在金塘创办航运企业。20世纪20年代,定海航运逐步振兴,“民国十六年(1927)7月,金塘殷富余蓉生、陈文生暨旅甬商人刘成福(宁波万华银楼老板)组织金塘汽油船股份有限公司,购置机帆式汽油船1艘,于8月18日开航,行驶宁波经镇海、大浦至沥港,当天往返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