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主人王克明的发家史

一、大屋主人王克明的发家史

关于王克明的生平,本地文史爱好者李仁娟曾经采访了王克明家族的后人,打听到王克明出身定海贫寒人家,后来在上海滩打拼,并成为一名洋行买办。然而关于其在洋行的发家史,王克明家族的后人则语焉不详,多是根据亲朋乡邻的零星传言,可能还存在一些口误。

鸦片战争以后,不少定海年轻人闯荡于上海滩十里洋场,而王克明算得上是早期的一名创业者。关于王克明的发迹,李仁娟在《名门沧桑》一书中记载了一个传闻,说王克明少年时家境贫困。某天,衣衫褴褛的王克明跑到定海财神殿去凑热闹,正好看到有人在拜神求签。他也好奇,想给自己的命运作个卜算。他拿起求签筒猛摇,不料用力太猛,这一摇竟然把签筒摇穿了,神签散落一地。他不知所措,而旁边一老者则安慰他:“小囝,甭怕哦,这是好彩头,人家发财有底,侬今后发财无底。”王克明一听转忧为喜,连忙磕头感谢财神菩萨,并许愿发财之日,必报答神明。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是戏说,是茶余饭后的逸闻。

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住宅(孙峰/摄)

根据目前的档案史料看,王克明于1871—1887年间曾经在上海的英商吠利查洋行做买办,长达17年。另有史料记载,他还一直在美商丰泰洋行做买办,长达20多年。定海坊间有传闻说,早年王克明做过鱼贩,后经人介绍,到上海仁茂洋行当清洁工,外国老板回国,叫他看管洋行,后洋老板一去不返,仁茂洋行就属于他了。这一说法显然也不太准确,一来旧时上海滩并无仁茂洋行,二来美商丰泰洋行一直经营到20世纪初,并无“洋老板一去不返”之说。由此可见,王克明的发迹,并不是盘下人家洋行以后的一夜暴发,“快发财”实际上也是其长期在洋行做买办的财富积累。当然,这买办的财富积累,则是非常可观。这也与丰泰洋行的来头和经营实力有关。美商丰泰洋行的主人是Wetmore William Shepard,即哗地玛(国内不少史料翻译为魏特摩、魏特卯等)。丰泰洋行是由1832年创建于广州的美商哗地玛洋行发展而来,广州哗地玛洋行的创始人是哗地玛的叔叔。哗地玛洋行一开始主要从事草席、丝绸、茶叶等大宗贸易,与旗昌、同孚、琼记洋行并列为美商在华的四大洋行之一。1858年,哗地玛在上海成立丰泰洋行,后来接管了哗地玛洋行在远东的全部业务,丰泰洋行的经营更是涉及石油、棉纺织等高利润大宗商品贸易,作为买办的王克明也深得其利。

在上海滩,哗地玛也是一位很活跃的美商,通过贸易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在上海滩经营20多年间,他还曾经多次担任过上海租界工部局的董事、总董、副总董,而王克明作为买办与其长期合作。美商对王克明的评价是“其人素行谨厚,周济贫穷,处事端方,心常向国……该商任用二十余年,朝夕共处,素行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