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云是一名航运实业家,也是一名公益慈善家

一、董浩云是一名航运实业家,也是一名公益慈善家

位于定海城区西大街将军桥的董浩云故居

董浩云(1912—1982),浙江定海人,其父辈早期移居上海,凭借勤俭持家,白手创业,开设了一家小五金店。少年时期的董浩云家境并不宽裕,再加上体弱多病,其在接受小学教育以后,便走上辛苦的自学之路,并养成好学不倦的习惯。1928年11月,他考入日籍船公司开设的国际运输株式会社担任练习生,自此便选择航运经营作为自己的理想。后又考入金城银行在上海举办的航运训练班,随后赴上海通成公司任职,1931年又赴天津航业公司(金城银行的子公司)任职。在天津航业公司,董浩云才华显露,先是担任公司副经理王更三的秘书,负责公司内部事务,也协调对外关系,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在处理“永亨”轮碰撞事件、大沽口冰难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表现出色,很快被公司提升为船务主管,并被公司委派担负天津轮船同业公会的筹备工作,1936年4月,董浩云高票当选为常务理事,不久24岁的他又升任副会长。在天津工作期间,他善于协调沟通,与航运、政界、媒体等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敢于据理力争,维护公司合法权利,逐渐展现出卓越企业家的才华。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公司高层领导的高度信任,赢得了航运界同仁的广泛认同。

抗战全面爆发后,董浩云返回上海,创建中国航运信托公司,1949年,董浩云将公司迁到香港。“董氏航运集团”不断发展,董浩云逐渐成为“世界船王”。

董浩云是世界著名的航运实业家,同时也是一名慈善家,长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青年时期做慈善的经历,展现出这位航运巨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他后来在香港大手笔投入公益事业的原因。在董浩云身上,流淌着慈善公益的满腔热血。

比如,他本人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是对办教育有特别的兴趣,他深深感受到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意义。1949年前后,江浙一带许多人士迁居香港,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旅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难题。旅港苏浙同乡会募集捐款,先后创办了苏浙小学和苏浙公学。作为苏浙同乡会的理事,董浩云也慷慨捐资,并且广泛宣传,募集资金,后来当选为苏浙公学的首届校董。在职业教育方面,董氏集团在香港先后创立高级船员训练班、金山航海学校,为香港航运界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船员。在高等教育方面,他积极支持筹建国际性的“海上大学”。1970年9月,董浩云花巨资购买了豪华邮轮“伊丽莎白皇后”号,随后,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装修改造,希望将它变成一所浮在海上的流动大学。可惜,工程即将完工时,这条83000吨的巨轮不慎起火。董浩云并未因此事故而放弃他的理想。他再度购买了一条美国邮轮“大西洋”号,改装后命名为“宇宙学府”,终于实现了他的海上教育计划。董浩云说:“在这所海上大学上学,整个世界便是学生的校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放眼世界,获得更多的教益。如果能达到这一目的,就算不负我的一番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