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袁”合著《饮源集》

二、“三袁”合著《饮源集》

袁行泰工诗词古文,但是“留其稿以示子孙,谓不足以问世,讫未梓”。后来是他孙子袁可炳把祖孙三代的诗歌合集付梓,即《饮源集》三卷,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付印出版。

这本书成书的起因,据袁可炳叙述,他曾于甲寅(1914)冬回家乡定海祭祖,在书箱子里发现了其祖父的若干篇诗稿,回到杭州,他又整理了祖父袁行泰、父亲袁之京的其他旧稿,以及他自己回定海故乡祭祖的诗歌等等,三人各选一卷,最终汇编成《饮源集》三卷。

袁可炳,字麟黼,“乐琴书,耽吟咏”,善琴艺诗书,被称为风雅之士,著有《卧雪草庐吟稿》《橐笔吟》等集。

《饮源集》一书得到了袁可炳众多前辈、文友的支持,扉页由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题篆,著名外交家、曾经担任驻美国旧金山领事的钱文选等为之作序。

关于编这本诗集的起因,袁可炳曾经有诗《返杭有日赋此以示弟昆》,诗中说明传承家风的重要意义:“立志当为出岫云,此行何暇细论文。传家只要存清白,积学还须习典坟。墨耨笔耕思祖武,黄经袁古著乡评。临歧无语堪相勖,两字毋忘仗俭勤。”

《饮源集》扉页吴昌硕的题赠

《饮源集》封面

他想通过《饮源集》汇编三代人的诗歌,把袁氏家族的书香文化、“清白”“俭勤”庭训世代相传。提到“传家只要存清白”,袁可炳告诉他的弟兄们,幼时闻祖父袁行泰说起过曾祖父留下的关于杨震清白传家的故事,大家应该以此为训。“积学还须习典坟”,袁可炳希望袁家后人多读典籍以积累知识,要对得起家乡人对“黄经袁古”的赞誉,要继承祖业把诗书之家传承下去。关于“俭勤”,袁可炳则以祖父袁行泰的一副格言联语来共勉:世途危险惟凭谨慎一点心,兢兢地走过去;生计艰难全仗俭勤两个字,缓缓儿做将来。

从这首《返杭有日赋此以示弟昆》诗来看,袁可炳对家风传承极为重视。他把诗集取名《饮源集》,就是取“饮水思源”之意,把祖孙三代相传的家族文化通过“墨耨笔耕”呈现出来,并以此作为家族的宝贵财富。

袁可炳的好友钱文选在序言中也评论说:“(袁可炳)辑其大父伯鸿明府、尊甫怀西广文遗墨,合以己作,成《饮源集》,以明渊源之所自,懿欤休哉。是真能饮水思源,光昭旧德,宜乎源远而流长也。”钱文选赞佩袁可炳“追本寻源,不忝前人”,而“预卜后世之济济绳绳,楹书永守,而绵诗教于不替也”。

其实,袁可炳将诗集取名《饮源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抒写其对故乡定海的热爱,饮水思源,根在定海。《饮源集》中袁可炳所收录的自选诗,有很多诗篇是关于定海古城的历史文化,如《吊同归域成仁祠》《舟山宫井吊陈元妃》《览姚公池》《题衣冠墓》《游普慈寺》《游干大圣庙》等等。还有一部分诗篇则是关于其在定海各乡间祭扫祖墓的内容,此亦当属“饮水思源”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