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赴美官费留学的定海籍学子

清末民初赴美官费留学的定海籍学子

随着19世纪60年代中期由洋务派主持的军事、民用企业的陆续创办,国内急需一批掌握国外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科技人员。洋务派认为选派聪颖幼童赴国外学习各种科学技术,学成归来,在国内分科传授,中国便可以掌握西人之长技。于是经留学归来的容闳极力促进,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1870年冬,清政府批准了选派幼童出国留学的请求。1872—1875年,清政府共选派120名12岁左右的“留美幼童”分4批留美。

留美幼童要经过中文读写能力的严格测试,并在上海万国公墓对面的留美预备学堂(即出洋局)进行中西文强化训练。幼童在该学堂学习一年中文、英文,考试合格再赴美留学。

1871年春,经容闳四处奔波才招满第一批30人。次年夏,30人考试合格,于8月11日从上海远航美国。1873年第二批幼童赴美。在第二批留美学童中,记录为浙江定海籍的有两人,即丁崇吉和王良登,都考入哈佛大学。这是舟山早期的第一批出洋学子。

丁崇吉,1860年4月生,又名艗仙,取“有益于舟山的人”之意。英文名为Ting Sung Kih。1873年作为第二批幼童赴美留学。在以闽、粤人为主的幼童中,丁崇吉的口音可能比较特别,因此获得了“宁波丁(Ningbo Ting)”的绰号。丁崇吉1876年进入麻省霍利约克中学,毕业后考入哈佛大学。正当留美幼童们潜心攻读之时,不料风云突变,由于留美幼童的“西化”令清政府不能容忍,1881年秋季留美学童们被迫中断学业,凄然回国。丁崇吉回国后先被分往福州船政局,后又到北洋水师的天津大沽炮台鱼雷队,学习鱼雷技术。此后从事新闻工作,任职于《上海信使报》。在哈佛校友E.B.德鲁(Drew)的推荐下,丁崇吉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海关工作生涯,后成为第一个担任副税务司职务的中国人。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历史是百年屈辱史,其中的重要表现是中国海关主权长期为李泰国、赫德等外国人掌握,海关其他高级官员也鲜有中国人担任。直到清末的1908年,最早留美学人——第二批留美幼童丁崇吉出任海关副税务司这个仅次于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情况才有所改变。在海关的数十年工作生涯,他竭力维护华人职员的合法权益,受到职员们的爱戴。退休后,丁崇吉在他和兄弟合营的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1942年病逝于上海。

王良登,字辅臣,英文名为Wong Liang Ting,13岁赴美留学,回国后亦先去大沽炮台鱼雷队,后调威海卫鱼雷队,任队长,曾参加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战后他先后就职于京奉(北京到沈阳)铁路和天津制币厂,曾参与修建杭州至长沙铁路。一度还担任过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家庭英文教师。后转入外交界,出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秘书、驻古巴哈瓦那总领事,卒于上海。

1903年,驻美公使梁诚通过外交途径多次向美国政府交涉退还庚子赔款余额及已收部分的利息。1908年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退还中国,并与清政府商定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于是从1909年起派遣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生。其中,1910年第二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于1910年8月举行考试,录取70名。其中有定海籍学生3人,为徐志芗、周象贤、徐志诚。同期留美学习的还有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人。

徐志芗,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即约翰书院),以考试成绩(平均分)69.4分名列录取的70名留美学生中的第5名。他18岁留美,在麻省理工学院读电机,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16年归国,先任广东志利洋行工程师,后又在清华大学任职。对工程深有研究,在清华除担任副工程师外,还兼教某科课程。苏云峰在《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一书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其人面若‘阎王’,心如‘菩萨’,且是球场高手。”1916年,随着清华学校“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的兴建,学校成立工程处,监督管理校园规划与工程实施。徐志芗和宁波籍著名建筑大师庄俊等一起专门负责对校内各类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并参与清华园多项建筑的设计与监督施工。徐志芗在清华工程处担任电机工程师期间,还为清华科学社等学生社团讲授“美国的能源动力开发计划”等讲座和课程。

周象贤(1885—1960),别名企虞,祖籍定海。自幼随父母迁居上海,肄业于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曾名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0年,周象贤以66.5的平均分列录取的70名留美学生中的第20名,修卫生工程。据《舟山人在世界各地》一书记载,周象贤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汉冶萍公司、北京大学等任职,先后任庐山管理局局长、治淮委员会主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等职,并于1928年至1948年间三度任杭州市市长。任期内,他曾将市内主要马路改为柏油路。修浚西湖,开拓岳坟至灵隐的林荫道。扩充市民医院,增设传染病院,创办市立中学等。1949年3月,携眷居香港,后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经营商业,并受舟山旅台同乡会邀请,任名誉会长。1960年病逝于香港。

徐志诚,浙江定海籍,字振麟,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岁赴美留学,修教育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修社会学获硕士学位,1914年归国,先后任清华学校教员、上海中华书局编辑。

以上5名留学生为浙江定海籍的留美学子,有些人的籍贯颇有争议,除丁崇吉出生于定海外,多数是祖籍定海,而后移居上海或宁波的。如,徐志芗,《上海侨务志》等多数志书记录为浙江定海人,是根据学生入学登记卡记录,应该是可靠的。而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则把徐志芗记为江苏省上海县人,把徐志诚记为上海人,可能是其出生地在上海。综合看,徐志芗、徐志诚应该和周象贤类似,都是祖籍浙江定海。反映了早年定海先辈们喜欢在甬、沪一带创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定海人聪明好学、既崇文又重商的传统。而且这些在上海创业的定海人,乡土观念非常重,还是把自己的籍贯定为定海人,可见其依依桑梓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