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的首要任务在于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的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方向问题、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重要问题。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同到访延安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反复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及建党初期,面对“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的前途在哪里?”的全民族追问,中国共产党人自发探究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道路,最大限度地争取自主提出党的纲领、奋斗目标和战略策略。
1927年,在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极为严峻的形势下,面对“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以武装起义的实际行动作出了自己明确的回答。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35年,在革命运动严重挫折、党的生死攸关的历史关头,面对党内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而这些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7]
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处于何种地位和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8]。他强调,要“保存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保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不是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而是相反,坚持党派和阶级的一定限度的权利”[9]。
经过建党之后长达28年的奋斗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破解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两大历史难题,取得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独立自主地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办事,才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10]
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回顾这段历史,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说过:前几年经济建设主要学外国经验,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