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其行、勇于担当,实现“两个一百年”人民梦想的根本目标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奋斗方向,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当好改革促进派、改革实干家。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99年来,从红船上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前途远大的道路。如今,世界公认,解读“中国奇迹”“中国速度”“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金钥匙”;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1]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魂,是脊梁精神;奉献,是共产党员的“名片”,是崇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没有离开责任的权力,党和人民赋予权力时,更是压上了责任,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责任担当。“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和爱戴、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是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行为主体、党的事业的承担者和实现者,广大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为此,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认认真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思想上靠近群众,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行动上贴近群众,凝聚群众力量筑牢成事之基。
增强忠诚意识,心中有民不忘本。“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本者成。”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是人民选择了我们、哺育了我们,赋予我们执政的地位和权力。无论时代发展到任何时候,“不要忘记我们是生活在群众之中,是群众所养大的。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群众所创造,是群众给我们的。因此,我们要把我们所学到的一切知识都还给群众——为群众服务;要时时刻刻地想着:我能够为群众做些什么?我为群众做了些什么?”[3]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挑战与考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做到民意不敢违、民怨不可积,切实把人民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
尊重群众要真心实意,始终铭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内心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敬畏群众、依靠群众,使各项事业取得的每一项丰硕成果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沃土之中。必须始终深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的家国情怀,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把群众的事看得比天高、比地厚、比山重,再小的事也要用心去做,再难的事也要全力去办,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必须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必须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求得人心之向,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砥砺担当品质,心中有责不懈怠。当前,做合格党员最基础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树立党的观念和人民意识,坚守党员本分,时刻不忘自己的角色和担当,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三严三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严三实’要求归纳起来就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党员干部必须把“严”“实”作风贯穿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守住做人、处事、用权和交友的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必须正视“政绩观不正”等思想问题,做工作不能只为求形象、出政绩,甚至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不顾实际大干快上,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也不能朝令夕改不停折腾,“翻烧饼”,大搞“张书记种树、李书记砍树”,另起炉灶重新开张;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牢固树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意识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
保持廉洁本色,心中有戒不妄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打铁必须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尊崇党章,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校正言行。必须牢记“心底无私天地宽”,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培育好家规、维护好家风,努力以“寸心”之胜胜“苍穹”,引导人向善向上。必须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消除群众“近在眼前”的“蝇贪”,不让“微腐败”成为“大祸害”,纠正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增强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艰辛奋斗铸辉煌,继往开来写华章。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致力于解决和回答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对全党而言,这既是令人振奋的奋斗目标,又是催人奋进的努力方向。承载着大责任大使命,每名党员干部都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眼人民、继续前进,以实际行动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注释】
[1]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31日。
[2]习近平:《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144—145页。
[3]陶铸:《现想,情操,精神生活》,《陶铸文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