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宣示了人民政党根本的政治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作为有史以来人类思想最优秀的成果,最完备、最严整、最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作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其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来源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时代担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在经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政治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在社会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光荣属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奋斗归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尊崇和热爱,宣示的是人民政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政治优势,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高原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