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化影响力,倡导以文“融”人与以文“福”人的结合,推动民族文化在自信中走向自觉、自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全方位的宏大格局,需要吸纳方方面面积极因素的参与,共襄盛举、共赞其力。这离不开思想共识的凝聚和精神支撑的坚实,文化自信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必须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的自信与担当,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坚实的文化支撑。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日益丰硕的发展成果,20世纪末以来我国一批著名的文化理论家、思想家开始思考,中国崛起之后文化何在、文化何为的问题。季羡林先生提出21世纪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东方文化的世纪的理论;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和“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发展走势与文化选择;张世英先生提出融东西方主客分离对立为主客融一的新“天人合一”观为未来文化的出路。近年来,黄会林、绍武先生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意识和强烈的学术理论担当,提出了“第三极文化”思想,使中国文化再一次获得了前沿性、战略性的理论支撑。“第三极文化”借用地理学的概念,将欧洲文化、美国文化比喻为地球物理中的南极、北极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似珠穆朗玛峰一样是“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针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必然性,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新方案。
当前,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成为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突出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自己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同时,应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为全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