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前假清廉,幕后真腐败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准则》指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持续的反腐高压下,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大玩“两面人”的把戏,幕前大谈廉洁奉公,幕后大肆贪赃枉法。这类人会上唱高调反腐,将誓言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会下潜规则敛财,将法规视为“稻草人”“纸老虎”;群众面前施障眼法表演清高,号称“兔子不吃窝边草”,私利背后毫无遮拦黑白通吃,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沆瀣一气祸国殃民;平素装低调、善伪装,常以一介平民展示于众,实乃家藏亿万巨款竭民膏血大大小小国之蠹贼。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白恩培主政云南期间,会上大讲反腐,会后姑息养奸,大肆官商勾结,“能拿的都拿,能要的全要”,贪婪到了极点。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被查时,在其家中起获现金以亿计数,使用从银行调来的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4台,而其本人则伪装为“平民一个”,常常骑自行车上下班。
党员干部能力有高低,但在遵纪守法上必须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纵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也不能当领导干部,“决不能让那些法治意识不强、无法无天的人一步步升上来,这种人官当得越大,对党和国家危害就越大”。明晰于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党纪国法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纪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真正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政治新生态。必须拒腐蚀、永不沾,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