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二、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把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近百年来始终以“舟水之喻”自警,把脱离人民群众看作是“最大危险”,把赢得民心看作是“最大优势”,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

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基调、主旋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站稳群众立场、凝聚群众力量、实现群众利益、坚持群众标准上下硬功夫。

牢记发展目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无论怎么变,一切为了人民这个立场不能变,为人民服务这个方向不能变,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原则不能变”。迈上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在起步之初即把牢决定发展思路、发展决策、发展战略、发展着力点的总开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认清发展路径,坚持“一切依靠人民”。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紧紧依靠14亿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必须坚持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必须引导全民共识,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行同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落实发展成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贯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党员干部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协同推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态美丽。顺应人民群众的共同向往,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顺应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