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劣势中看到优势的自信与乐观

自力更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劣势中看到优势的自信与乐观

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战胜困难的基本条件。自力更生,就有希望、有力量、有出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探索实践中,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豪迈气概,自信与乐观地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顶住沉重压力、战胜艰难险阻、争取伟大胜利。

秋收起义遭遇挫折,部队向南突围过程中,缺乏弹药,没有给养,伤病残增多,一大批干部、士兵离队。面对十分困难的处境,毛泽东同志仍然坚定地认为凭剩下的不多的人和枪,就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革命的胜利。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在较短时间内重获新生。这种绝处逢生的力量,显然与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精神分不开,这一精神支柱也成了革命军队顽强战斗的动力源泉。

长征途中,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中国共产党出现内忧外患双重危机。在红军中出现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情绪之时,毛泽东同志自信从容,带领党中央和红军走出困境,胜利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依靠自力更生精神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基础上牢牢建立了全国革命的大本营。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三次发动反共高潮,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陷于困境。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各抗日根据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1943年7月,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三五九旅时风趣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不像国民党,他们连棉布都靠外国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广大地区经济凋敝,生产力低下而不稳定,尤其是工业严重依附于外国资本,残破不全。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7]

然而,毛泽东同志依然充满自信,指出从发展的眼光看,尤其是对于革命而言,一穷二白并不是坏事,恰恰是一种机遇。“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在他看来,被常年的战争蹂躏导致千疮百孔的中国,恰恰给中国人民留出了极大的挥洒智慧与汗水的重建余地和空间。也正是在这种极端的建设环境当中,自力更生精神显得异常的重要,找到了它的立身之所和真正的实践载体。因为在此情况下,没有自力更生精神,中华民族就很难获得继续生存的资格。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威胁和包围封锁,以及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高压,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鬼,坚定选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毛泽东同志曾坚决指出:“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18]

在自力更生精神的指引下,新中国仅用20多年的时间就彻底丢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较为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掌握了“两弹一星”等世界尖端国防科技,取得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当中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工业带头人”王进喜,“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的孟泰,自力更生、治山治水的大寨人,等等。这一切,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扬眉吐气,使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也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