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菜”带动的农业产业化
寿光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深入贯彻了中央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真切落实了“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的要求。
为寿光探出“一条正路子、好路子”的王乐义,这样思考“寿光模式”:“寿光用13年时间,解决了中国北方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问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不过,仅从蔬菜这点出发,还代表不了‘寿光模式’。农业增收、农民富裕,发展工业、工业再反哺农业,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发展,‘寿光模式’首先是这样一条能向全国推广的路子。在这当中,农业很好地发挥了基础作用;再者,‘寿光模式’还应包含商贸物流好、城市建设好、文教卫生好等各个方面。”
农业助推工业,进而推进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寿光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一筐菜”带来的是大蔬菜、大农业、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城镇化和市民化,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机制——蔬菜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
打通农业流通环节,以农促工、以工助农,农工商一体发展、融合共进,这样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格局,推动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寿光县迅速崛起,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
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突破,寿光人民率先搞起市场经济;推动“绿色革命”,使得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寿光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多次改扩建,已发展成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买全国,卖全国”的美名传遍天下。物流园每天的流动就业人口过万,日交易量最高可达1500多万公斤,交易额3500余万元,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在蔬菜产业规模化初露端倪之时,寿光已开始谋划全县工商业的改革转型和配套升级。如今,寿光成为山东县域经济“领头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产生一批在全省、全国都名列前茅的“明星企业”。
已举办21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被农业农村部、贸促会认定为5A级农业专业展会,成为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体现寿光特色的名片。“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桥梁,大大提升了寿光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成为寿光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寿光的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民市民化,农业助推工业、产业富民实现了产城互动、城乡融合。寿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95,明显低于全国的2.52,寿光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缩小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白天当农民、晚上当市民”,新型职业农民增多,农民市民化的脚步快了起来;“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迈进,“能就业、有住房、享受同城待遇、有城市融入感”,富裕起来的寿光农民充分享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