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必须坚持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自力更生必须坚持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足于自力更生,但独立自主绝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绝不是盲目排外。邓小平同志指出:“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38]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张发展中外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之所以在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未能大规模地开展起来,是有客观原因的。在被孤立、被封锁的情况下,强调自力更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主要靠自力更生,搞出来很多东西”。我们在此期间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引以为自豪的”。经过新中国30年的建设,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转变。要改变落后局面,加快建设步伐,就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发展的充分条件;只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才是中国发展的正确之路和胜利之路。

改革开放伊始,面对国际社会出现“对话代替对抗”的新潮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趋势,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39]。他认为,对外开放就是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联系、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但是,正如“现代化从国外是买不来的”,我们要立足国内条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在向西方国家开放的经济合作中,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这通过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的欺侮行为表现出来。为此,邓小平同志强调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仍是“立足点”。我们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须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