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党一贯强调,“教育为了人民”“强国必先强教”。2018年9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概括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关系每个孩子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事业,关心一件件教育“小事”,推动“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愿景早日成为现实。他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扶贫必扶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当前,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缩小,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保障。“择校热”有效缓解,80%以上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营养餐”每年惠及3700多万贫困地区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77%。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显著提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战略决策有效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日益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目前,高校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中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教育改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目前,我们举办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教育、发展潜力最大的教育、特色最为鲜明的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