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问题导向,找准改革突破口,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含金量”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人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特别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当前问题的原因、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是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把金钥匙。从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来看,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为此,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总体来看,当前社会大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在三个领域最为集中:一是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二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三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对此,必须严格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敢于较真碰硬,勇于破难题、闯难关,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
必须认准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找准“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拿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综合运用巧招柔招,消除前进“老大难”、打通改革“中梗阻”。
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