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必须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回顾历史,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30]“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1]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当然有着普遍的发展规律。但是,根据中国国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具体道路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具体途径方面,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目标本身,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是“中国式”的。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致辞时,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2]。这抓住了时代的主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具有独创性、含义深刻的课题,是独立地探索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新发展。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中国独立自主政治地位的维护。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特别是面对西方国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模式,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行径,邓小平同志直截了当地指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他以中国过去建设困境再三告诫谋求发展的各国领导人,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要在本国国情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33]
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任何国家的建设事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经验和现成的书本结论,或者依赖外来的力量。尤其是像我国这样广土众民、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更应该注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寻求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