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必须走融入世界的现代化道路

自力更生必须走融入世界的现代化道路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总结以往,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35]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导致挨打,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将国内改革开放政策与和平国际环境视为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两个条件”。

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向国际工商界人士阐述了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对内对外的根本政策。他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6]

但是,中国“不能坐到别人车子上去”。在国际新格局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有利于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演变,而多极化比两极、一极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是为了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发展自己的国家,保证到20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也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状态下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强调,如果我们拒绝国际合作,现代化的事业就会受到阻碍。这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国号称“地大物博”,但若按人均占有量,又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通过融入世界,可以弥补现代化建设条件的一些不足。实现现代化总是要依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激励,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这里,邓小平同志实际上是总结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当然,外援并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起补充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可能走亚洲“四小龙”那样的“捷径”。“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37]“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依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