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基础工作

抓牢“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基础工作

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是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工作,也是重点工作。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员干部应坚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既着眼长远,也立足当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出恰当的阶段性目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讲究方法、开拓创新,一张蓝图锲而不舍地干到底,用阶段性成果回应群众的合理需求、检验发展的成效。

创新社会治理,解决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民生难题,不能只有良好的愿望和空洞的许诺,不能只有一事一议的临时措施,也不能只靠突击式、运动式的工作,必须建章立制,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给人民群众以稳定的良好预期。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涉及每一个人,关系人民群众普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集中力量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5]。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能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分好,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现阶段尤其要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更为有序。

共建共治共享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任务。党员干部应在共建中进行共治,在共治中推动共建,创造条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的生动局面。保护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努力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