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悲观”“迷信”,着力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
自力更生,绝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源泉。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都是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那种丧失信心,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赖外国援助的思想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4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国策,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照搬外国的模式,不依赖外国的“恩赐”,更不屈从于外国的压力,“以坚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己奋斗到底的决心,立足于本国实际,依靠党和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46]。
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举世瞩目,这些成就最主要的创造者当然是中华民族自己。而要巩固这一成就并在此基点之上取得新的突破,仍然要以本民族的力量为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有14亿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丰沛的人力资源、广袤的土地资源、回旋余地较大的市场资源,这是我们赖以自力更生的最大优势。
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创新发展的驱动路径,有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动力、新产品。我们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有极为丰富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有党的正确领导,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以更昂扬的姿态、更饱满的热情,坚持实干兴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