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消极腐败危险”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正本清源、引以为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战略性成果,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同时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把握大局大势、保持冷静清醒,零容忍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惩治腐败的力度丝毫不能削弱,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向腐败深渊的呢?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不外乎以下方面的原因在作祟。
自醉权欲,放松思想防线。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能不能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对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一些干部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也曾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按规矩办事,绝不能以权谋私;要洁身自好,绝不能身后落骂名。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领导干部个人意识渐渐抬头,特权意识日益增强,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防线逐步涣散。正所谓:“手中有了权力,心中却没了定力。”思想上的滑坡必然带来行为的失范,认识上的裂缝必将导致人生的溃败。大量案例警示我们,个人主义逐步发展、私欲恶性膨胀,必然导致以权谋私、走向消极腐败和堕落。
监督不够,贪腐者心存侥幸。当前,我们的监督体系日益完善、监督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种原因,一些地方和单位监督落实效果不够理想,无形中助长了权力运行中的腐败之风。一是长效监督仍需加大。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在此背景下,一些领导干部开始有意回避监督,使监督主体的知情权被剥夺,监督更多时候流于形式,“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二是事前监督仍需加强。不可否认,监督关口后置现象在一些单位继续存在,导致“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难以监督,事后基本不是监督”。一些领导干部一开始被人请吃顿饭还心里不踏实、有过思想斗争,渐渐转变成心安理得起来,从“笑纳”小礼品发展到收受高档轿车,从收受红包进展到一次性“入账”百万元现金。在他们走向堕落的长久历程中,监督没有在其腐败思想苗头状态和受贿起始阶段很好发挥应有约束作用,导致腐败恶行由量变到质变一步步发展,最终酿成严重腐败后果。三是监督机制仍需完善。当前,全党正在致力于监督机制的更好完善,但如何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如何深入落实监督制度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同时,一些监督形式和方法如何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也正在努力探寻。一些腐败官员正是利用监督机制中暂时存在的一些漏洞竭力“钻空子”“找路子”,想方设法规避监督,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共同栽倒在腐败的漩涡里。
忽视学习,迷失人生坐标。“千万不要放松学习”,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或者套话。只有平常注重学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多读有品位的书,保持文化自觉自省意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远离低级趣味的庸俗观念,才能做人有底气,做事有硬气,做官有正气。可惜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借口公务繁忙,或是放弃读书学习,或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对别人的要求上,而没有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之中。一些领导干部忘记自己的政治身份,在大肆收受钱财的同时,为掩饰内心不安,信风水奉菩萨,四处烧香拜佛,祈求腐败不被发现、罪行不暴露。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放松了对自己思想的改造、意识的提升,没落文化沉渣泛起,腐朽思想乘虚而入,加速其蜕化变质。
心态失衡,精神涣散道德沦丧。“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作为领导干部,理应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劲头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可是,一些官员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就心理失衡,觉得自己吃了亏,精神上萎靡不振,工作上得过且过,总想着攀比仿效。“59岁现象”曾为大众所熟知,当前此种现象早已升级,演变成不论年龄,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想通过贪污腐败谋求物质利益来弥补仕途上的损失,弥补内心的不平衡。一些腐败分子面对镜头痛哭流涕,后悔自己醒悟得太晚,但在痛悔之余仍心有不甘,在忏悔书中用大段篇幅发牢骚,自认为“业务熟、有能力、付出多”,却多年原地踏步、没能升官,因而将自己的腐败归咎于组织和政府。
放纵自我,抵挡不住诱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自我约束是一个人的“内定力”“稳定器”“防火墙”。有政治定力的人心神宁静、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对欲望诱惑方能具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免疫力。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干部,“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必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领导干部应自重、自警、自省,时时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条例规范自己,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实现自我提升。现实情况却是一些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淡薄廉政意识,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挡不住诱惑,不注意自我小节,不注意慎初、慎小、慎微,最终在荣誉和成绩面前迷失了方向,在欲望享受面前缴枪投降。
交往“绊落马”。走上领导岗位后,一些人会突然发现“朋友”一下子增多了,交往明显频繁了。作为领导干部,对此不能不慎之又慎。因为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千方百计交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谋取非法私利。一些领导干部有的喜欢喝酒,“朋友”就隔三岔五请他到高档酒店和娱乐场所“潇洒”一番;有的好色,“朋友”就竭尽全力提供方便;有的喜欢打牌,“朋友”就刻意安排长期当牌友。正是在同“朋友”诸般与金钱挂钩的“交往”中,权力成了捞钱工具,也终将领导干部自己绊落马下。
爱好“迷住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个人爱好不是单纯的私事,如果不加节制,处理不当,终究要酿成大祸。一些人就宣称:“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收藏,有求之人就竭尽所能投其所好,一件又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瓷器、书法名画等涌进他的“宝库”。有的领导干部酷爱打高尔夫球,行贿者知道这一爱好后纷纷出动请他去各地体验,送上巨额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
诱惑“拉下水”。领导干部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和贿赂犯罪的指向点,思想稍有放松和懈怠,就有可能在形形色色诱惑面前丧失原则。一些领导干部在别有用心的人“感情投资”公关下,逐渐忘记“适度为利,失度成害”的告诫,滋长放任心理,对奢靡生活由向往到痴迷,产生及时行乐心理,导致身败名裂。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同巨商富贾称兄道弟,在奉承趋迎中欣赏迷恋低级生活趣味,追逐声色犬马种种欲望享受,最终沦为黑恶分子的“保护伞”,在贪污腐败的泥沼里越陷越深,越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