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共同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探寻“共商共建共享”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开展全球一致新行动

面对共同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探寻“共商共建共享”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开展全球一致新行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人类所想、所急、所欲的大文章。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欲人所欲,必然产生共同关切、共同语言,必然要求形成全球共识、开展一致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人民崇高的愿景,宣示中国外交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表明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和全世界人民一道为我们共同美好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和手段。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国际社会大家的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具有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实行不同社会制度、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涉及生存和发展等根本问题上要做到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守望相助、荣辱与共。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关键在行动。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积极的实践者。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用一个个扎扎实实的行动,传递着与各国以及各国人民休戚与共的决心。

2013年,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7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从最初国际事务的旁观者,到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发生着深刻的改变。由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相继成立,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提升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在外空、网络、深海、极地、气候变化等新领域,中国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尤其是中非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