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一以贯之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高度重视“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一以贯之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29年前,经历93年曲折历程,拥有20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走向消亡;有着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最终解体覆亡。对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诸多的思考和辨析,结论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却为大家所公认:党风败坏、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是其至关重要的原因。在苏联后期,苏共党内腐败日益严重,特权阶层恶性发展,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国有财产掳为私有。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因此,有学者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党向来注意汲取内外经验教训,从中反思以寻求正确道路和发展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东欧、苏联的事件帮了我们,坏事变好事。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再把这样的好事变成传统,永远丢不得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2]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克服消极腐败危险,这是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同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也是我们党突出的政治优势。近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如一地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敢于旗帜鲜明地指出自己面临着消极腐败危险,依靠并发动人民群众同消极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克服消极腐败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需要和永恒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成效是显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

“我们要清醒认识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治理腐败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要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必须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坚决惩治腐败、纠治不正之风,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实践证明,我们党是能够经得起严峻考验的,是有智慧有力量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尽管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可能有反复,甚至还会有新表现,但只要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一定能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在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消灭消极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