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喜歌剧
2025年10月13日
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
正歌剧题材内容比较严肃,但在幕间往往插有轻松活泼的喜剧性表演。这类幕间剧逐渐发展为1730年代形成于意大利的喜歌剧,亦称趣歌剧、谐歌剧。
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戈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在上演其正歌剧《傲慢的囚徒》时加上了一个幕间剧《女仆作夫人》,将机智聪明的女仆赛尔皮娜刻画得十分诙谐生动。此剧标志着意大利喜歌剧的诞生。喜歌剧中的主要人物通常属市民阶层,与往昔正歌剧中的帝王将相、希腊神话人物截然不同,因而极富生活情趣和喜剧特性。正歌剧中没有大段宣叙调,而是穿插运用的,终场也不以重唱将戏剧推向高潮。喜歌剧中常采用大段宣叙调,且多为无伴奏的干念式宣叙调(用羽管键琴间插定音),调性不求稳定,曲式自由,运用散文式的歌词,节奏随语言而动,特别是绕口令式的宣叙调十分生动诙谐。终场时全体角色陆续登场,以重唱、小合唱造成高潮。自十八世纪中叶始,喜歌剧的台本日趋精练,并以严肃、伤感、悲怆性的情节与传统的喜剧情节共存,形成亦庄亦谐的戏剧风格。皮钦尼的《好姑娘》(1760)、帕伊谢洛的《塞维利亚理发师》(1782)、多美尼科·奇马罗萨的《秘婚记》(1792)以及莫扎特完成于1786年的《费加罗的婚礼》等属喜歌剧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