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谱方式

记谱方式

此类作品乐谱上的节奏时值,比起他们创作的器乐曲来要易于记谱,也易于解释。但在音高方面却无须十分确切。在《沃采克》中有三种记谱的方式:

符头被叉号替代或不标符头,词要严格按节奏,但音高可以作宣叙性演唱,这效果就像普契尼在《波希米亚人》第四幕终场所用的那样。

figure_0327_0248
figure_0328_0249

另一种情况如《沃采克》第三幕第一场的记谱方式,符尾用颤音线连接,表示发音要有更多的延续,并可有轻微的干哑的音色。这是玛丽读圣经时的声调。

figure_0328_0250
figure_0329_0251

第三种是在符尾上打叉,表示演唱者爆发这些音之后立刻或升上方或降下方离去。这是从勋伯格的《月迷彼埃罗》中借来的。贝尔格常用这样的手法强化戏剧性的表现功能。如第一幕第二场:

figure_0329_0252
figure_0330_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