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
2025年10月13日
悲剧
悲剧的结束通常场面清冷,留下凄怆的效果。
从解决危机到落幕,通常很短。结束前把戏剧张力和感情渲染推进到最后阶段,然后不失时机地转入结尾。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终场,巧巧桑刚要自杀,她的儿子进来,引起她的巨大悲痛,将儿子劝走后,决然抽剑自刎。舞台上仅有一人,这时的音乐停在一个不稳定的和弦转位上。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阿伊达》这部四幕七场歌剧的前半部分有宏大的场面,但终场只是神殿祭坛下地窖中拉达梅斯与阿伊达悲切的二重唱“天堂之门”:“再会吧,大地!再会吧!泪之渊!让我们迎接光明的世界!”阿伊达倒在拉达梅斯的怀中……这样的结局,作曲家毫无“虎头蛇尾”之忧,最后是公主安涅丽斯的悲切的祈祷和女巫、祭司们从幕后传来的哀叹式的合唱。《沃采克》的终场结尾处理更是奇特,孩子们走后,只剩下玛丽的孩子一人向着前方,木然地骑着竹马,唱着“跳啊跳,跳啊跳……”大幕很快地落下,显然与第二幕第二三场掀起的悲剧高潮形成极大反差,更显悲剧之凄然。
很多歌剧结束时的音乐都带有再现的因素,在前面列举的《奥赛罗》、《托斯卡》、《黑桃皇后》中都可以听到主导动机或主题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