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十九世纪初德国歌剧的最主要成就当属贝多芬的《费德里奥》。这是一部前承古典、后启浪漫的作品。贝多芬不再以神话、骑士的题材为创作蓝本,而是让他的歌剧高举争取自由、为理想战斗的旗帜,伸张正义,呼唤人的尊严,召唤人们不畏艰难,奔向胜利的彼岸。音乐刚毅豪迈,气魄雄伟,具有哲理性、戏剧性。贝多芬较之莫扎特更以个性风貌使歌剧向着交响化发展的道路迈开了大步。

这部歌剧于1805年11月20日至22日在维也纳剧场首演,1806年3月29日再次上演修订本,1814年5月23日在康顿剧院又一次上演三稿本。其间,贝多芬数易其稿,仅弗洛雷斯坦的咏叹调即改稿十六次。1822年,贝多芬曾亲自指挥《费德里奥》的排练,由于其双耳全然失聪,无法感受排练场的混乱情景,他指挥的速度显然放慢了。此时的贝多芬已失去年轻时雄狮般的风采。当时,维也纳贵族沙龙的狂妄青年甚至扬言:“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老学究,旧时代的蠢人才去欣赏他们。只有从罗西尼开始,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旋律。《费德里奥》是一堆垃圾,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要去听这种音乐自寻烦恼。”但贝多芬的这部反映时代进步思想的“拯救歌剧”(Rescue)《费德里奥》和它的序曲传播二百年之久,经受了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