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

历史

历史悲剧的结束通常有合唱的场面,用作画外音,或者加强宏伟的气氛。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写过五部歌剧,其中《鲍里斯·戈东诺夫》是完整写就的一部。该剧取材于普希金的历史剧,连序幕在内共五幕九场,这在欧洲歌剧中是颇为少见的。鲍里斯·戈东诺夫被称为“俄罗斯的麦克白”。沙皇伊凡雷帝死后,由无能的太子继位,大权旁落于鲍里斯·戈东诺夫摄政。不久,他暗杀伊凡雷帝幼子,在太子死后登基。各地民众群起反之,最后鲍里斯精神错乱而亡。

这是最后一幕第二场,现在的演出版本以此作为结束(原作还有一场):

鲍里斯终日幻见被他谋害的太子幽灵,深忧自己的末日来临。此时舞台上响起钟声与合唱。

鲍:贵族为我唱挽歌送葬,王公等待着分侯封皇。
费奥多王子:安静吧,上帝保佑你安康。
鲍:不,我的儿,时辰已降。
鲍:求主宽恕我的罪过,冷酷的死亡折磨我。等着吧,我仍然是沙皇。宽恕我,我是沙皇。

最后是反映人民斗争的气势磅礴的合唱。

翁贝托·焦尔达诺(Umberto Giordano, 1867~1948)于1896年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的历史剧《安德烈·谢尼埃》,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庇尔专政下各派的争斗倾轧,第四幕终场革命诗人谢尼埃与恋人马德莉娜双双走上断头台,谢尼埃刑前的咏叹调“五月艳阳天”表明了他对革命和爱情的忠贞不二,合唱以慷慨激扬之声讴歌了伟大的革命和纯真的爱情,从一个侧面抨击了雅各宾专政对革命同伴的迫害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