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信号解读

音响信号解读

每天都有美妙的言词和柔情的歌声随着轻风传入我们的耳际。但我们的听觉却是分门别类地处理各种音响信号的:一、作为表意符号的语音进入左脑“概念中枢”。在那里,每个语音都可能携带着几种具体的含义(尤其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民族和一些非洲部落)。“概念中枢”根据某一语音和其他语音的连续关系,使我们从多种含义的可能性中选出一个,然后又根据语法的规则把一个个的词汇构成语意。这是需要解读能力处理的语音体系接受机制。二、作为表情符号的语音进入右脑“情感中枢”。在那里,每个乐音并不具有明确含义,它只是以音符给我们神经带来刺激,根据愉悦或厌恶的程度,使我们心理产生种种感觉以至知觉。简单地说,乐音体系的解读并不需要经过理智判断。

我们日常语言或朗诵语言的语音集中在一个十分狭窄的音域里,而且它们的音高都不是明确的,尽管不同人物发音有不同的音色,但是这种微小的音色差异,并不能帮助我们的听觉迅速地把这团乱麻加以梳理。然而音乐就不同了,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声部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即便是发生了在窄小音域重叠的现象,这些声部音响符号不同的运动方式也足以使我们同时追踪不同旋律的轨迹。

正是语音与乐音所存在的这些差异,使我们不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同时听取两个人物的发言,并且把他们的意思理解得很清楚,至少那是令人费力的事,因此没有一个话剧导演会让两三个角色在他的舞台上同时叙述不同的内容,除非他有意让观众得到一种议论纷纷、异口异声,“真不知该听谁”的感受。然而音乐艺术却可以让听众同时听到两三个不同的旋律—假如它们能够遵守某些使人们感到和谐的规则进行的话,受过训练的耳朵甚至可以接受更多的声部。因此,音乐会和歌剧舞台上的多声部音乐,由于其音响信号的特殊感应力而为音乐的耳朵所乐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