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发展”的产生
2025年08月10日
(二)“一般发展”的产生
教学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吗?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告诉我们,不是这样,还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再进一步问,教学做到这两方面就行了吗?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在近二十年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新体系又告诉我们,这样还不行,还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智慧、意志、情感、才能和禀赋”,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世界进入五十年代末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增长如同爆炸,知识废旧率加快,知识物化过程缩短。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当时流行于世界的传统教育学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了。改革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了各国所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五十年代末以来美国、苏联、日本、法国等国家先后掀起教学改革浪潮的主要原因。
苏共二十大以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争霸要靠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靠教育改革。而当时苏联的中小学在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桎梏下,“教学严重地落后于生活的需要”,教育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产生的。
当时,各国教学改革千姿百态,各显其能,有的侧重于课程设置,有的侧重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而赞科夫却把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面,这是赞科夫比其他教育家高出一筹的地方。赞科夫说:“学生的一般发展对于他们毕业以后从事各种活动的意义是无论怎样估价也不会过高的。”他还说:“不管教学大纲编得怎样好,男女青年在中学毕业后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他们不懂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他们必须独立地并且迅速地弄懂不熟悉的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有一定的品质,有较高的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