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导读
《教学与发展》一书,是赞科夫等人就“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它总结了1957年至1974年期间进行的教学实验的全过程。全书共三编,分为二十章。第一编一至六章阐述了实验教学论体系,除了论述提出“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一课题的历史背景以及研究的方法外,着重说明“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这个问题,正如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的前言中所提出的,在通过实验而获得的事实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理论原理,借以解释学校教学中一系列基本现象,并从根本上改善学校教学的建议。”
《教学与发展》第二编七至十章有系统地论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其中第七章说明的是学生的观察活动,指出学生的观察是个复杂的活动。而作为观察的组成成分的知觉在感知事物时与思维是有机联系着的。同时,作者说明,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是有“指向性”的。在第八章至第九章中,说明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问题。作者通过“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的具体材料和各种“数据”,论证了儿童智力发展的“潜力”。在第十章,说明了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发展进程,论证了优等生与差等生在观察活动、思维活动方面的差别,学生之间个人特点差异,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研究,指出了不能只按学生。“成绩好”这一现象来看待学生的优劣,而要看学生完成课业与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至于差生,学校领导人和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克服不及格和留级现象这一点上,而应该全面安排教学与教育工作,尽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差生得到理想的发展。
《教学与发展》第二编第十一至第十九章中,是通过具体学科扼要地介绍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情况。其中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说明的是在小学一、二、三年级进行俄语“语法概念的形成”的实验及其结果。第十四章谈的是关于在三年级实验班进行“掌握正字法”实验的问题。在第十五章里,着重介绍了“应用题”概念的形成的实验情况。第十六至十九章,论述了“自然”知识,“交学创作”、“音乐教学”。根据“实验教学论的原则”的要求进行实验的概况及其对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音乐听觉、音乐形象、音乐欣赏能力的设想和经验。
《教学与发展》第二十章的“总结和展望”是全书的总结。在这一章中,赞科夫对于研究“教学与发展相互关系”这一课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他谈到自他领导的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以来,苏维埃教育科学在研究教学与发展问题上的进展的情况,指出科斯丘克、加里培林、艾利康宁、达维多夫的研究成果及其贡献。同时,也说明了国外心理学家,如皮亚杰、比茹、巴耶尔等人对于儿童发展问题的探讨及其成就。而在总结他所领导的实验室的工作时,一再强调说明: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多种性质的特点;儿童的一般发展与教学结构的制约性;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的内部诱因的发生和发展问题。在论述这些问题时,他都以“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与差别的具体材料加以论证,并且以实验数据来揭示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原理。特别重要的是,他详细地说明了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教育研究,对于改进苏维埃学校的教学工作的重大意义。
以上所述的是《教学与发展》一书的基本结构。下面扼要地介绍各编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