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教学原则
赞科夫认为,理论知识是指从科学的体系中汲取出来的知识,不仅是关于现象本身的知识,而且是关于各种现象的本质的相互联系的知识,是关于自然界、社会生活、个别人的存在中起统治作用的规律性知识。他认为传授理论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发展,而且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多方面地认识现实,使学生头脑里形成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断,而是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可见,此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各门学科的整体结构,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多方面展开,进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形成技巧。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现代科学的发展更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科学理论需要不断地精确化而形成严密体系,在科学研究中,强调人的认识要深入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探求其本质和运动规律。在此情况下,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责任重大,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初始的假说变得越来越细,离经验愈来愈远,适用于科学幼年以归纳法为主的方法,已让位给探索性的演绎方法。”因此,我们的教学重心应转移到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上来,让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贯彻此原则,还要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赞科夫认为,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更深刻、更接近地认识事物实质。同时,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那个事物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的有机联系。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动机思维三个阶段,抽象动机思维又有经验性、理论性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序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恰在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理科教师不能回避理论知识的难度,忽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学会思考,即在研究某一事物时坚持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学会变式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