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动力体现主体性

(四)发展动力体现主体性

赞可夫把一般发展看作为学生心理特征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思想中渗透着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指导思想。(1)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原苏联传统教学论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但在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这个问题上,比较重视运用“外部刺激”的方法,如对学生进行荣誉感和上进心教育,鼓励他们为获得好分数而学习;用离奇的故事、丰富多彩的直观手段吸引学习等等。赞可夫认为,“外部刺激”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奏效,无法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和持久。因此,他主张在教学中要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所谓激发“内部诱因”,就是唤起学生蕴藏在心灵深处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形成一种排难解疑、寻根究底的强烈的探求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他强调,所有新教学论的原则都必须有助于充分发动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为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服务。(2)注重引导学生“个性自然的成长”。赞可夫反对“牵着儿童走”的传统教学老路。他认为,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他又认为,课内外学生集体的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促使每一个学生“开花结果的条件”。他多次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学生“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3)注重师生合作。赞可夫以尊重学生主体价值为核心,建立独特的新教学法体系。这个体系充分注重师生之间真诚的合作。他指出,只有在树立了教师与儿童之间和全班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的特殊气氛的条件下,才能从实际上贯彻新的教学论原则。“这种气氛的基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不仅注意他们的活动成果,也注意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中的感受。”这种合作的气氛给学生带来了表现的自由,也鼓起了教师本人必要的热情,“这种热情在很多方面取决于他与全班学生的精神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