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
2025年08月10日
(五)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
此原则含义是使在各自不同的水平线上的每个学生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差生都达到最优,并有尽可能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保持教学原则和教学进度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以满足每个学生在认识上的需要,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我国教育较落后,大多数中学毕业生往往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成为社会的劳动者。受“应试”教育观影响,中学教学培养只是少数尖子生,成为升学预备军,而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差生,没有通过教学得到发展,科学素质一般不高。1992年中国科协首次对中国公众成年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公众30.1%具备理解科学知识水平,2.6%具备理解科学过程水平,1.9%具备理解科技对社会影响水平,同时具备上述三点有科学素养的公众只有0.3%。可见,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极其低下。事实上,只有公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才会有科技精英的群星灿烂,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强调科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需要科技精英,更要扫除文盲,减少科盲,没有民族素质普遍提高,就缺乏产生文化、科技精英的深厚土壤。因此,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继续关心最有才干学生的同时,注意鼓励所有学生,缩短科学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这就不会无知地把有潜在才能的人,包括差生排除在外,使那些曾被认为不行的学生,重新受重视和鼓励,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这样,才会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具备扎实科学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