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绪论

上篇 绪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在专业课程中全面深入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至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赋予专业课程以更广阔的育人视野和更鲜明的价值引领责任,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是新时代广大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也相继颁发了系列相关文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实施要求。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来华留学生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样是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这是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开放,推进同世界各国之间人文交流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展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来华留学生应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等进行了细化和指导。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种综合理念,是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仅适用于中国学生,也适用于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没有变。在留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专业教学中,要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让留学生获得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语言交际等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让留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状况,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留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积极、正面、有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实现知华、友华且学有所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由于来华留学生文化背景不同,以往在对留学生的国际中文教学中,较为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政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课程思政建设相对薄弱,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如何在留学生培养中,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使专业能力培养和认知能力提升协同并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是高校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