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教学

(二)课程教学

1.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贯穿到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章节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2.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严格规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能够为学生搭建课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

3.教学内容

能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组织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有详尽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专业教学内容具备科学性、系统性,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成果。

4.教学过程

能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内容,知识传授、素质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合理,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环环相扣。教师讲授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教育性和实效性,能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教学方法

能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效、有创意,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注重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含教具)等运用得当、有效,课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6.教学管理

教师教学指令清楚、明确,课堂用语简练、生动、清晰。课堂控制和应变能力强,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课堂问题,课堂纪律严格,课堂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7.教学效果

课程德育功能突出,感染力强,效果明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活学活用。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好。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所教内容,教学效果好;督导评价优秀,同行认可度高;学生学习满意度高,评教效果好。

8.教学考核

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列入课程考核知识点,落实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论文中。能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结合案例分析、情景设计、论述问答、期末考核等方式,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