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事件相结合的热点维度
2025年11月13日
五、与社会事件相结合的热点维度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应“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1],这不仅仅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与社会,因此在留学生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中,紧密结合中国新时代发展大势,结合中国时政热点引发讨论,让留学生实时了解中国发展动态,把真实的、现实的中国展示给留学生。比如,商务汉语综合课程以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为话题,引导留学生开展讨论,使留学生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观和中国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了解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的努力和担当。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收录了一系列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包括居民收入和消费、人口和就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经济发展和成就融入课堂,使留学生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为改善中国民生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保障作用,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在消除贫困、拉动就业、稳定增长方面的示范作用,中国的资源、劳动、产品甚至是工业化进程都不断地给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输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所展示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使疫情防控工作成为课程思政的鲜活教材。中国文化基础课程在讲到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时,结合中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生动事例,深刻阐述它背后所蕴含的英勇无畏、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让留学生感知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国力量。中国哲学课程在讲到儒家“仁者爱人”的观念时,联系中国当前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结合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故事,展现中国在抗疫中的大国担当,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