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第五章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情况
(1)教学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级本科生。
(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3)所用教材:万艺玲、郭姝慧,《词汇语法教学》,自编讲义。
(4)教学环节:1课时。
(二)教学内容
根据语法教学顺序归类的语法教学方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综合法。
(三)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语法教学方法的介绍,传播中华文化、发扬中华传统。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授课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却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通过小组任务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友善、平等等核心价值观。
2.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三种教学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综合法。
(2)能力目标: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汉语中重要语法点进行教学实例演示,能够撰写语法讲练教案。
(四)教学重点
语法教学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观察学生出勤情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核心价值观。
2.新课引入(18分钟)
任务驱动发现式学习、小组学习和优秀视频观摩。通过发布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协作中注意人际关系,友善待人,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
(1)发布的具体任务如下(3分钟)。
讨论:请阅读下列论文内容,谈谈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你更喜欢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为什么?
非华裔汉语教师对语法讲解中使用归纳法的认可度(M=3.67)超过使用演绎法的认可度(M=3.40),对语法操练中进行交际练习的认可度(M=3.93)超过进行机械练习的认可度(M=3.73)。
演绎法与归纳法都是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演绎法中,教师先展示语法结构或规则,然后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在归纳法中,学生先接触含有某一语法规则的案例,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寻找或归纳相应的语法规则(Ellis,1998)。整体而言,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演绎法与归纳法哪个更有效,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结论。王昕(2011)的研究发现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演绎法比归纳法更有效;马晶(2012)的研究则发现针对高中英语语法中倒装句的教学,演绎法的效果优于归纳法,但作者同时发现学生认为演绎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而归纳法更能提高他们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我满足感,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国外汉语教学情况不一,在大部分国家和学校,汉语仍然是作为第二、第三乃至第四外语存在的,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法知识显然并不如让学生对汉语感兴趣,愿意继续留在汉语课堂中更重要。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汉语已经成为其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外语课程,在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效果显得更为重要。
非华裔汉语教师对交际练习与机械练习的认识反映出目前对语法操练的两种不同看法。对于语法操练中应该使用交际练习还是进行机械操练,不同的专家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如Cook、Weddell等人都普遍反对进行机械操练,认为成人学习者应该利用他们丰富的认知能力去理解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徐宜良,2005)。但张春兴(1998)则认为机械练习是无可避免的。
进一步对语法讲解与语法操练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非华裔汉语教师对归纳法的认可度与对交际练习的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p=0.000;a=0.304),对演绎法的认可度与对机械练习的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p=0.000;a=0.580)。换言之,倾向于用归纳法讲解语法的教师,更倾向于在操练时使用交际练习;倾向于用演绎法讲解语法的教师,更倾向于在操练中使用机械练习。
(选自:丁安琪,《非华裔汉语教师语法教学观念分析》,《国际汉语教育》2013年第2期)
(2)优秀视频观摩(15分钟)。
选取采用不同语法教学方法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沉浸式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结不同教学方法的流程,可视化流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教导学生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①归纳法。

②演绎法。

③综合法。

3.小组学习讨论(20分钟)
小组成员各自先用5分钟时间复习独立阅读发布的任务和优秀观摩视频;然后在10分钟时间内各自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小组成员应互相协作互相问询,就不同意见交流看法;最后5分钟小组选一代表总结组内发言和观点。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在各小组轮流巡视,保证每位成员都能阐述自己的看法,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贯彻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小组发言(8分钟)
各小组轮流选取代表在班内发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不同语法教学方法带给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注意及时引领学生,给学生平等地畅所欲言的机会。
5.布置作业(2分钟)
选取《尔雅中文:初级汉语综合教程》上册的第九课《那件比这件便宜两百块》,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一涉及的语法进行教案设计,选择适合该课文的语法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追求实事求是的价值观。
(六)教学后记
通过课程思政目标的引领,学生更懂得教学实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