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语的苦与乐
第3、4课时教案
任课教师:魏新红
【课程类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使用教材】《尔雅中文:初级汉语综合教程》(下)第7课。
【教学对象】汉语言本科专业一年级(下)留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为1500词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词语和语言点的用法,能顺利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能流利朗读课文、能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并回答、能用本课所学词语和语言点复述课文。
(2)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有与自己学习汉语经历进行对比的欲望,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思政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汉语语音。比如声调(汤、糖、躺、烫)、汉字(木、林、森、休)、文化(孔子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言必信,行必果)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体味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增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
【教学内容】话题:汉语学习。
(1)词语42个。
(2)重点词6个:多么、实在、变、确实、掌握、体会。
(3)语言点:①经过……,……;②如果……(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词:多么、实在、变、确实、掌握、体会。
(2)语言点:经过……,……。
(3)课文。
【教学方法】
(1)遵照“生词—重点词—语言点—课文—练习”的顺序进行,注意环节之间的铺垫与衔接,力求各个环节自然过渡。
(2)合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设计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4)精讲多练,听说领先,讲练结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训练,注重成段表达。
【教学时间】全课共六课时,分为三讲。每讲两课时,约100分钟完成。
第1、2课时:热身活动;
词语1~42;
重点词讲练;
导入课文。
第3、4课时:复习词语、做词语的课堂练习;
语言点“经过……,……”和“如果……(的话),……”的讲练;
学习课文及成段表达练习。
第5、6课时:复习课文;
自由表达练习;
课后练习讲解。
【教 具】
(1)图片类:词卡等。
(2)媒体类:图片等。
【教学步骤】
(一)教学时间安排和分配
(1)组织教学及热身活动(约5分钟)。
(2)复习词语(约20分钟)。
(3)学习新课(约70分钟):
①语言点(约20分钟)。
②课文(约50分钟)。
(4)小结(约3分钟)。
(5)布置作业(约2分钟)。
(二)组织教学及热身活动(约5分钟)
说明:通过点名、问候及热身活动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状态。由于这是本课的第二次课,热身活动采用教材热身活动的一部分——绕口令练习(有所删减),加强学生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对比练习。另外利用上次课所学的词语“甜”,并扩展其他味觉形容词“酸”“苦”“辣”,前面加上副词“很”,进行双音节定调练习,主要目的是练习半三声,也要注意练习三声变调,为复习生词和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政目标:让学生体味汉语的韵律美,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
热身活动:利用PPT。

(三)复习词语(约20分钟)
思政目标:教师在复习的每个环节注意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用所学的生词说出富有正能量的句子和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搭配和句子。
(2)最后集体认读一遍。
(3)利用PPT,做书上的词语练习,公布练习答案。让两个学生读自己编的故事,教师讲评。


(四)学习新课(约70分钟)
1.语言点(约20分钟)
思政目标:教师在例句的引入上特别注意正面引导学生,引出富有正能量的句子。让学生做练习时也更加注意让学生利用所给情景说出富有正能量的句子,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从词语卡片
引入语言点的学习。
(1)经过……,……
引入:你认真准备,终于考上了大学。
⇨经过认真准备,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操练:你打扫房间以后,房间干净多了。
⇨经过打扫,房间干净多了。
记者调查以后,发现了大家春节不回家的原因。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了大家春节不回家的原因。
小结:![]()
引入:大家商量一下,我们班同学们去哪儿吃饭?大家商量以后,决定去全聚德吃烤鸭。
⇨经过大家商量,决定周末去全聚德吃烤鸭。
操练:老师解释以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
⇨经过老师解释,我终于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
小结:![]()
练习:利用PPT。

(2)如果……(的话),……
引入:明天我们出去玩儿吧!
⇨如果明天天气好的话,我们就出去玩儿吧。
操练:你想练习口语吗,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们想练习口语,就应该多交中国朋友。
咱们去超市吧,你现在有时间吗?(对回答“没有时间”的同学说)
⇨如果你现在没时间,咱们晚上去吧。
我去你房间找你,你很忙,我说什么?
⇨我明天再来,如果你现在很忙的话。
小结:“如果”用于假设复句,表示假设条件,后一分句中常用副词“就”。“如果”后面可以加上“的话”,这一分句可以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
练习:利用PPT。

2.课文(约50分钟)
思政目标:教师在课文的引入、提出的问题、课文的复述练习以及最后的话题讨论上特别注意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汉语语音,比如声调(汤、糖、躺、烫)、汉字(木、林、森、休)、文化(孔子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言必信,行必果)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体味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增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
导入:学习汉语累吗?有意思吗?学习汉语有苦也有乐。我们来认识一个跟你们一样,也是学习汉语的学生。她又跟你们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她觉得学习汉语的苦与乐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课文。
(1)从听说入手,教师完整读一遍课文(或放一遍完整的课文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问题:“我”学习汉语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听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3)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每个部分的处理步骤基本相同,如下:
①学生按顺序个别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和声调。
②教师领读一遍。
③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④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⑤教师整理问题。
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表,并复述课文。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她为什么学习汉语?
问题:她为什么学习汉语?
她在哪儿学习汉语?
她学习汉语辛苦吗?
她是什么时候知道学习汉语辛苦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她觉得学习汉语的苦是什么?
她在路上花多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她做什么?
她以前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她现在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她的孩子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好吗?
他的爱人说,孩子们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第三部分(第四~九自然段)——她觉得学习汉语的乐是什么?
问题:她觉得学习汉语的乐是什么?
汉语的声调有意思吗?为什么?
汉字有意思吗?为什么?
古代汉语有魅力吗?为什么?
她还有一个什么愿望?
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她在北京做什么了?
她学习汉语后有什么变化?
她自己喜欢这些变化吗?
利用PPT,给出提示词。

(4)对课文的篇章结构进行总结。
(5)学生自由表达练习,让一两个学生简单谈谈自己学习汉语的苦与乐,并布置为作业,让学生认真准备口头报告,下次课进行讨论。
(五)小结(约3分钟)
(1)语言点:经过……,……
(2)如果……(的话),……
(3)课文。
(六)布置作业(约2分钟)
(1)复习课文。
(2)准备话题讨论:谈一谈你学习汉语的苦与乐。
(3)准备听写句子。
(4)做课后练习。
(七)附录
1.生词

续表

2.专有名词
![]()
3.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