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50分钟)

第二课时(50分钟)

【课文第1段】(5分钟)

5月7日至12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欧亚三国,一路上,“一带一路”话题备受关注,大量相关项目签约。现在,无论哪个国家与中国交往,都不能不了解一个词:“一带一路”。

背景介绍:欧亚三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课文第2段】(10分钟)

“丝绸之路经济带”诞生于2013年9月7日。这一天,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倡议: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说,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阅读后完成练习:

(1)“造福”的意思是:(D)。

A.创造机会 B.制造商品 C.改造生活 D.带来幸福

(2)“丝绸之路经济带”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出的倡议。(对)

(3)请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A)。

A.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B.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在大学发表演讲

C.欧亚各国经济联系应该更加密切和深入

D.“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

【课文第3段】(10分钟)

2013年10月3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世。这一天,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在国会演讲时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说:“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阅读后完成练习:

(1)“面世”的意思是:(C)。

A.面临 B.面对 C.问世 D.出生

(2)东南亚地区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又是中国的海洋合作伙伴,中国希望跟东盟国家一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错)

(3)请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C)。

A.东南亚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B.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并在国会发表演讲

C.习近平主席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D.中国愿和东盟国家一起迎接机遇和挑战、共同繁荣发展

【课文第4段】(8分钟)

无论“造福沿途各国人民”还是“共同繁荣”,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这两个重大倡议,都站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阅读后完成练习:

(1)操练句式:“无论……还是……,都……。”(教师给2~3个例句,然后给情景让学生说句子。)

(2)背景知识阅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关系:“一带一路”是途径、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奋斗目标。

【课文第5段】(7分钟)

“一带一路”的基因,传承了2000多年。那时,中国正是汉朝时代,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地球上出现了多条由中国出发、经由陆路或海上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被统称为“丝绸之路”。众多民族、几大文明因此紧密相连。

阅读后完成练习:

(1)“疆域”的意思是:(B)。

A.视野 B.领土 C.边界 D.领域

(2)“经由”的意思是:(A)。

A.经过 B.经常 C.由于 D.连接

(3)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已经出现了“一带一路”。(错)

(4)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多条由中国出发、经由陆路或海上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对)

(七)本次课小结(7分钟)

1.课文内容理解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基因源自汉代的“丝绸之路”,但二者不完全等同。

无论“造福沿途各国人民”还是“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这两个重大倡议,都站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2.重点词语:倡议、造福

3.重点句式:不是……,而是……;无论……,还是……,都……

(八)布置作业(3分钟)

(1)预习:生词10~25;课文6~12段。

(2)课后练习:

①猜测词义:1~5;

②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1~5。

(3)在“一带一路”官方网站查阅关于“一带一路”的更多资料。(选作)

https://www.yidaiyilu.gov.cn/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