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说到底是课程思政教学如何实施的问题。

1.遵循的原则

一是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强调显性的知识传授和隐性的思想育人一定要结合起来,并注意两者之间的“度”。

二是“润物细无声”。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文化差异明显,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留学生的课程思政不同于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在充分考虑到各国文化不同的基础上,在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对留学生进行价值观、方法论方面“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切忌硬性灌输。

2.有效的方法

一是中外国情对比。当代中国话题课虽然以中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为学习内容,但应允许或鼓励留学生进行中外国情对比。通过“同”增强留学生的观点认同,通过“异”引发留学生对不同国情的深刻认识。比如:在学习《名人大家必有一场非凡的旅行》时,鼓励留学生举出自己国家名人的例子,一可以加深对观点的理解,二可以增加民族自豪感,使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门课。再比如,在探讨中国家庭结构时,鼓励留学生表达自己国家的家庭结构;在探讨家风家教时,鼓励留学生表达自己国家与中国的异同;在探讨雕塑对城市情调空间的营造时,鼓励留学生对自己国家城市的特点进行表达;在探讨自然资源是财富时,鼓励留学生表达自己国家是怎样对待自然资源的;在探讨健康话题时,鼓励留学生对自己国家全民健身的情况进行介绍。

二是古今文化贯通。顾名思义,当代中国话题课固然要以当下中国话题为探讨对象,但为了能够使“当下”成为合理,教师需要在古今文化的贯通方面多下功夫,不仅要让留学生知其然,更要让留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家国同构”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观念;在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时,结合《荀子》的“荣辱观”来深入理解“道”的内涵。析古是为了论今,我们并不主张为了讲古代而讲古代,古代只是途径,今天才是目的。

三是注重实例分析。当代中国话题课中的热门话题皆为观点性、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对于较为抽象的观点或道理,只有结合具体的实例才能让留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比如在讲《家庭家风家教》时,围绕“言传身教”可以以举例的形式加以解释,比如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事例。

四是合理使用视频资源。当代中国话题课阅读的文章均来自各大媒体新闻报道,如果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视频资料,既可以使枯燥的文字形象化,又可以通过新闻了解最新的中国面貌,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比如在讲《自然资源是真正的财富》时,可以结合内容播放“极端天气”“温室效应”“资源保护”以及“生物的多样样”的视频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