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系统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一、人体系统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

人体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大系统。在人体中除了有物质的同化与异化,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血液的推力与阻力,体热的产生与散发等生命运动的基本矛盾之外,还有整体与局部,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运动中的平衡与不平衡等多种矛盾,人体的存在与发展,就是由这众多矛盾所决定的。

1.人体的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系统都存在着整体与局部两个方面。人体的整体是由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骨骼、肌肉、关节、四肢等相互连结而组成的有机体。而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骨骼、肌肉、关节、四肢等要素就是属于人体的局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人体是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体。

在人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整体由局部构成,整体高于局部,统率局部,而局部则隶属于整体,服从、受控于整体。如人体中的每根骨骼、每块肌肉、每个器官的组合、排列、位置都必须适应整体的需要,符合整体的要求,否则就不属于整体的部分。但是,人体中的局部又能反作用整体。尽管各个局部对整体的作用有大小、强弱、轻重之分,而各个局部对整体的作用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中,综合地作用于整体。各个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发生变化,也能影响整体。这种影响具有两种相反的性质:当局部之间的关系协调,符合整体的需要时,就能增强整体的稳定性,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反之,则会削弱整体的稳定性,阻碍整体功能的发挥,甚至促使整体的崩溃。局部影响整体,而整体也制约着局部。人体的整体正常或病变总是会通过局部器官、组织表现出来。但是,整体功能并不是局部器官、系统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各局部器官、系统功能之和。例如,正常人一双眼睛构成的双要素系统的视觉功能,大于两只单眼视觉功能的线性相加之和。

2.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一切事物、系统都存在着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人体亦不例外。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整个人体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所谓人体的结构是指构成人体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人体总是以一实的结构存在着,人体最基本的结构是细胞和细胞间质,它们是实现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经过分化有利于整体而行使某种特殊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若干功能相同的器官组成器官系统。人体就是由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组成的统一体。人体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所谓人体的功能,是指人体在内外联系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能力、功效及其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人体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与活跃性的特点。如骨骼是人体中最坚固的结构,它在人体生活中既有造血的功能,又有支撑躯体的功能,还有调节肌肉作机械运动的功能等等。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首先,结构是系统内在的实质,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着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结构不同,功能各异。其次,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并能反作用结构,影响结构。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功能受到压抑或超负荷时,则可导致结构退化、松散或崩溃。“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原理告诉我们,长久不使用的器官系统就会萎缩、退化,而经常使用的器官系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肌肉愈练愈发达,感官愈用愈锐敏。例如,正常的体力劳动和体育炼锻,可使骨骼结实强壮;反之,劳动姿势和坐立习惯不良,也可使骨骼发生畸形。举重运动员,由于长期从事举重训练、比赛、肱骨及股骨体的密度一般都比其他运动员的厚。事实证明,生理功能不仅受控于结构,而且能反作用结构。功能的长期积累也会引起结构的改变。结构的稳定性制约着功能的大小、强弱、功率高低和变化程度,同时,功能的多样性、活跃性,又反过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甚至突破原有结构的控制与束缚,从而使旧的结构转化为新的结构。可见,结构与功能的对立统一,也是人体诸系统变化发展的动力。

3.人体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统一

在人体发展的过程中,运动始终是绝对地存在着的。在人体内血细胞不断在生殖,又不断在破坏,皮肤不断在生长,又不断在剥落,各种器官有的在新生,有的在衰亡,整个人体的各个部分,自始至终都处于不平衡的运动变化中。但是相对静止的平衡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现代科学发展的事实证明,人体的各种生理现象如同化与异化、吸收与排泄、细胞的新生与旧死,以及酸碱度的产生与排除等,都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体温、血压、脉搏、血糖、血脂、血液的酸碱度等保持正常,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诚然,这种人体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因为平衡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是矛盾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运动调节的结果。人体的运动是平衡中的运动,人体的平衡是运动中的平衡,人体是绝对运动的不平衡状态与相对静止的平衡状态的对立统一。不平衡与平衡,构成了人体生命协调有序的运动发展过程。

4.人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人和周围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证明,影响人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体育锻炼三大因素。遗传为人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但是,要使遗传因素得到充分的发展,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体育锻炼。环境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要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交换。自然界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自然环境是人体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它给人提供了日光、空气、水、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的废物、废水、废气不断污染着大气、水源和食物等,导致各种疾病,日益危害着人体健康,这对人体的发展起着腐蚀、毒害作用。自然环境作用于人类,而人类也作用自然,面对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有害物质的侵袭,一方面人体能通过自身内部机理的调节变化,对污染环境作出保护性的反应。另一方面,人能对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积极的控制与改造。变“害”为“利”。控制生态平衡,优化生活环境,增进人体健康。

人体与社会不可分割。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如劳动方式,劳动条件、生活制度、卫生习惯、文化教育和休息、体育炼炼等等,都是影响人体发展的重要方面。社会环境对人体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适宜的劳动条件,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营养,发达的文化教育,科学的体育锻炼,劳逸适度的作息制度等等,有益于增进人体健康;反之,落后的经济状况,恶劣的劳动条件,动乱的生活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就有害于人体健康。但是,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环境的改造者、建设者,人能以自己特有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自己生活在更美好、更安定、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使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