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念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它并非玄学的理论构造,而是实际生活的产物,并左右着实际生活。体育运动的价值观解决的是人们为什么从事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报偿等运动员的切身利益问题,以及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运动员的劳务,提出什么样的目标和使用怎样的手段去充分挖掘潜力,追求高竞技水平,也就是要解决“干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的问题。可见价值选择和取向是支配人们行动的精神力量。
每一种文化系统都具有其特定的价值观。大体上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强调以群体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而西方是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不协调,社会就不会发展)。这种根本对立形成了中西方人的价值观的差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注重实用的小农经济思想,从而忽略了人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作用,排斥追求和创新,致使中国古代竞技运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体育竞争,而是纳入道德等级观念,培养和教化民心的轨道,而竞技体育军事化的实用观念,则妨碍了它持续稳定趋向独立文化形态发展。这些因素成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不断消亡。据说,起源于中国的足球运动,到宋代终于变成了单门式的表演项目,到明清便消声匿迹了,而使得当今中国不得不在新的起点上学习西方足球技术,寻求发展,文化从失落到再生,需要经过自我否定的痛苦历程。
在古希腊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便迥异于中国古代体育。古希腊人看重体育训练身体的姿势教育,竞技与体操,正如戏剧与教学一样,属于文化生活,奥林匹克竞技与雅典娜庆典是一样的隆重。为了健身健美,古希腊人不惜一切代价,当今的道德范式古希腊人是顾及不得的,“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便是古希腊人朴素的体育文化价值观。产生于古希腊的Fair PLay的公平竞争原则,以及尊重竞技对方的SPortsmanship运动员精神,一直影响到后世,并为顾拜旦倡导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发扬光大。
中西方在体育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就导致对于同一种运动项目或运动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健美运动在中国和西方便有不同的看法。深圳第四届“力士杯”赛,“三点式”服装被议论纷纷,反对者不光是内地人,就是国际性的商业中心——香港人士(按理说是见识多广、不会大惊小怪的)也颇有“疵议”:“一个个肌肉碇露,双乳萎缩,肩宽过胯,有何美感可言?”“西方社会的女子健美赛,参赛女子的肌肉象一片布满周身的肉瘤,画面更令人恶心,此乃西方自由社会精神状态没落,导致追求感官刺激的证明。中国社会素来崇尚真正的美(包括女子健美),为何要学习西方没落的东西?”对女子健美持支持态度的人,推崇女子清晰的肌肉粒度和明显的线条,认为女子穿“三点式”表演,一是尊重国际比赛规则,二也是人体健壮之美的展现。记者引用了女子健美运动员自己的话:“美是不用掩饰的”,为“三点式”服装的推广寻找理论依据,我们姑且不去评论两派均带有偏激的话,就从其言谈中,也可看出不同的体育文化观念决定的不同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