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概念的内容

二、体育文化概念的内容

1、几个概念的区分

要明晰“体育文化”概念内容,首先必须区分体育文化与身体文化、与运动文化、与竞技运动文化。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主席尼古·阿菜克塞博士主编的《体育运动词汇》中,对“体育文化”是这样定义的:这个词属于“文化”类别,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域),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从这个定义看,“体育文化”是个“大文化”概念,既包括了物质文化的部分,也包括了精神文化的部分。可见,Physical culture译为“体育文化”比译为“身体文化”更贴切些。因为,“身体文化”只说明了身体活动以及与身体活动有关的物质设施的文化特征,很难包括属于精神文化部分的价值观、审美情趣、风俗人情、民族意识等,而“体育文化”的包容力要多得多。体育,不光指作为体育主体的人的身体活动、运动动作,且表明以身体为手段的“育”的目的,即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实践作为人的生命运动和思维运动的外化形式,反映着人的本质力量,基于这样的分析,Physica rcul-ture译为“体育文化”较妥。

其次,我们要区分“运动文化”(Sport culture)和“体育文化”。在东欧国家,“运动文化”这个词,使用极为普遍,它是指身体运动的文化领域而言的,无法很明确地说明其内函。在现代生活中,运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且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内容之一,这种身体运动的文化领域,以运动文化来加以理解的话,应该是适当而且是重要的。人类至今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解决身体运动或其它生活上的问题,利用种种办法,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与方式,且经过时间的推演,及社会的变迁,或予以淘汰,或予以积存,从而形成了运动的式样、理论、理念以及独自的语言、设备、器材等,这就是“运动文化”所要研究的。可见“运动文化”是就“运动”这一范畴而言的,而“体育文化”比之要更为宽泛、更丰富、更综合,涉及到身体运动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最后,需区分“竞技运动文化”(Sports Culture)与“体育文化”。一般我们认为,“体育”是包括“竞技”概念的,那么“竞技运动文化”应是“体育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尼古·阿菜克塞博士的定义称其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域),它综合那些为在竞赛范围内通过发挥人的生物学和精神能力追求锦标或纪录而进行强化身体练习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

2、体育文化的含义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是运动发展的产物。人类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后,运动从采集、狩猎等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物的获取和生产的体力劳动中独立出来,脱离了纯生物性的意义。运动作为一种形式,以其为手段,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能动地挖掘人体潜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才具备了体育的意义。可见,体育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统。因为,体育本身包括了许多文化因素:如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等等。因此,当作文化形态来看的体育可称之为体育文化,指的是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研究体育与文化的关系,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体育文化现象,特别是体育运动中体育的民族心理结构、思想方式和价值体系等。

3、体育文化体系的结构层次

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把体育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大致看来,它是一个多层次相互渗透的结构体系。可以分出“价值与观念”、“规范”、“技术与教育”和“物质文化”这样四个结构层次,这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同心圆结构说明。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与观念,它居于同心圆的中心;它的较外一层是体育文化的各种“规范”结构;再外一层则是各种技术与教育;同心圆的最外一层是物质文化等“硬件”结构。它们各部分之间既有层次不同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体育文化整体系统。下面再分别进行说明。

(1)价值与观念

价值与观念是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核,是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石。价值与观念蕴藏在文化最深层,起统合和体系化作用。体育文化存在的正当化和自体的独立性,取决于它的社会价值和观念的完善与否。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可见,价值是一种选择,是主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文化的本质正是其选择性。文化总是分为地域和民族的,都具有以民族性为基础的传统。这种传统也就是以价值观为主宰的行为取向。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宏观上属于文化范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综合体育水平,能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

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究竟有哪些呢?概括地讲,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体育运动为人格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体育是以身体实践为手段,遵从一定的规范,有秩序、有目的的活动,这是文明的表现。人的社会化正需要这种人格品质。体育不光是育体,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和思想意识。第二,以社会运动形式出现的大众体育,似一股巨大的文化潮流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生活再也不可缺少体育内容。由于“文明病”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体育锻炼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所必需,它对民俗民风的改善,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在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方面能起到特殊作用。运动竞赛富于创造性,训练了青少年获得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刚健品质。第三,现代体育运动强调竞争性。竞争,是竞赛双方强与弱、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创新与守旧的矛盾斗争过程。体育竞争讲究“费厄泼赖”精神,强调机会均等,公平对抗,这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

最能充分体现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特性,还是奥林匹克文化——业余主义。曾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1887——1975)发扬了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理想的内容之一——业余主义,其一是生命的光辉,业余运动是一种精神物质的满足,为比赛而奉献心智。可以体验人生的真谛,意识生命的价值,发挥个人生命光辉;二是正当的娱乐,业余运动是为兴趣而活动。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满足,没有其它名利的诱惑,可以培养正正当当的人格;三是自由的意志,自由意志可以表达独立人格,为爱好而运动,为比赛而比赛的自由意志,是业余精神的先决条件,也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主干。

(2)规范

体育运动的规范性,是竞技比赛的基础。体育比赛是在一定规程、规则的制约下,在相同的时间、场地、器材、气候等客观条件下进行的。规范系统阐明了实施体育运动时要遵守的法则、道德、习惯、规则和制度等问题。如业余规则、比赛规则、公平竞争、礼仪、运动家的精神等等。体育运动规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亦可分为法律规范与习惯规范,业余规则、比赛规则属于前者;礼仪、运动家精神属于后者。

(3)技术与教育

这指的是,在一定的体育观念上形成的各项运动中的行为样式,如各种运动项目的名称及其具体规定性。体育文化,因其历史环境和地理因素的不同,会出现各个不同的体育文化观念,那么,在一定的体育文化观念决定下的运动行为样式,也就带着各自的特性,最显著的是民族性,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活的民族,选择的健身锻炼、竞技娱乐的运动方式是大异其趣的,直接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武术在中国,相扑、柔道在日本,滑雪在北欧,橄榄球在美国,高尔夫球、网球在英国,冰球在加拿大,足球在巴西,斗牛在西班牙,这些运动项目溶合和积淀着本民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和文化习俗,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是相互适调的。

另外,运动项目还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本质上讲,民族文化也是地域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就是地域体育项目。英国有“网球王国”之称,这与它作为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老牌殖民帝国的强大富裕有关。很难设想在非洲某一贫穷的殖民地国家中,网球这种奢侈的“贵族运动”能普及并赢得“王国”称号。英国的早期繁荣,正是新航道开辟后,它作为北海岛国又濒临大西洋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的。冲浪在澳大利亚、美国夏威夷最为流行,也同样是因为冲浪这种水上运动要有较好的适合于冲浪的海岸决定的。但地域特征对体育文化观念、运动项目式样和布局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我国同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有许多适合于发展冲浪运动的自然地理环境,但是冲浪运动在我国并不繁荣。再有,我国是个多山国家,但登山运动也不普及。而跳水运动,需要耗费巨资、修建跳水馆,跳水馆在我国的数量和欧美主要国家相比差多了,从事跳水运动的人相对也少多了,可是我国跳水运动水平属世界前列。所以说,只从地域文化特征来解释一些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可是不管怎么说,地域特点还是影响着运动方式和运动项目的布局。

体育是具有社会形态的团体组织,为了增进人体完美的发展,而寓教育于身体运动的教育过程,它是总体教育的一环,让每个人在身体力行中,练就完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充实智力活动,进而扩大经验范围,提高适应能力。体育作为教育,同样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三个要素。人类发展产生了文化,随着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作为体育文化特性的陶冶性越来越被强调,体育不断地追求培养人的可能性和界限,在“人格完成”中促使人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实现。尽管体育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手段。但都蕴含着陶冶性的文化因素,并且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体育教育观。也就是说体育文化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

(4)物文化

体育的物文化层次较庞杂,具体内容并不明确。概括起来讲,是指运动场地、设备、器材、服装以及有关语言等,这方面目前国内外体育理论界还没有认真探究过,是今后体育文化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尽管体育的物质文化没有属于基本内核的价值和观念系统重要,但同样是体育文化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